5月下旬的台灣陷入多事之秋。風狂雨驟、地動山搖之外,還發生大學生持刀在捷運車廂裡濫砍無辜,造成4死24傷的慘劇。對於長期生活在平靜無波中的寶島居民來說,此一事件有如晴天霹靂,轟得雞犬不寧、人心惶惶,整個台灣為之動盪不安。天底下有什麼理由會讓一名年華正盛的中產家庭之子寧以犧牲自己與其他不相干者的寶貴生命以為交換的?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
一般而言,任何瘋狂屠殺行動的背後只有一個原因:罪犯的精神異常。不過,近年來全球各地都頻頻傳出年輕人濫殺事件,而發生在大陸的幾起意外也同樣是行兇者在車站用刀揮砍人潮,足見本案不能排除短期外在因素的干擾;另外,據說鄭姓兇嫌對於殺戮型的電子遊戲情有獨鍾,也可能造成愛鬥嗜血的心理傾向。尤其,他在接受偵訊時竟然坦承:「如果自己父母在車上,也照殺不誤」!令我們在遺憾之餘,不得不對當前社會環境和這一代青年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予以重新檢視。
談到環境因素,心理輔導專家多半會歸咎於父母疏離、學校冷漠、社會歧視,甚至扯出22K、失業率、都市房價等等社會負面議題來為大學生殺人行為解密,甚至一定程度地幫它合理化。類似的言論再與「網路粉絲團」的雜音彼此激盪,難怪當前社會中瀰漫著一種似是而非的泛自由主義言論:「因為國家社會對不起咱這一代年輕人,所以要起而衝撞既有體制;敢於出頭者都是英雄,繼續屈從者就是懦夫。」聽起來儼然是紅衛兵「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翻版!相較之下,上一代憤怒青年所揭櫫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就顯得太過溫柔了。由此觀之,時下的年輕人自小未識戰亂、不愁生活,相對於物質豐裕,他們的精神空乏,心性也變得愈發脆弱(vulnerable),逐漸喪失應付橫逆挫折的韌性與自我調適功能,以致稍遇衝擊就萌生高度焦慮感(anxiety),這可能才是捷運血案真正的凶器!此刻,識者的思維似應聚焦於如何將社會新世代的集體焦慮現象予以排除或療癒,以阻絕潛伏中的悲劇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