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林左裕
林左裕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訪問特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總務長,華視空中學院「期貨與選擇權」主講教授,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基金會駐校諮詢教授,對於台灣房地產市場深刻研究,觀點突出。
人氣 58827

解構矽谷銀行與次貸風暴的風險管理缺失

相關關鍵字

#矽谷銀行 #瑞士信貸 #次貸風暴 #風險管理 #多空觀點
文/林左裕
 
上個月全球金融市場最驚悚的新聞就是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在3月10日倒閉,無獨有偶的,美國境內主要放款給虛擬貨幣產業的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及在歐洲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與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也驚傳倒聲,一時之間讓世人驚覺是否金融風暴來臨的前夕?又會不會是次貸風暴(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翻版? 本文簡要剖析矽銀及次貸風暴的風險管理缺失及其異同點。
 
矽谷銀行成立於1983年,在1988年於那斯達克(Nasdaq)股票交易所上市,自1996年起開始擴張,在美國15州設立分行,自2008年起國際化,陸續在以色列、英國、中國、加拿大、丹麥及德國等成立分行或與當地銀行合作,同時以投資及購併等方式多角化經營財富管理及銀行業務,在2021年時與那斯達克、花旗銀行(Citi)、及高盛(Goldman Sachs)與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投資銀行成立一「那斯達克私部門市場」(Nasdaq Private Market),提供多樣的金融服務,在2022年時更聲明將提供50億美金以在2025年以前達到碳中和營運(carbon neutral operation)的國際要求。表面上可看出矽銀應是一體質健康且具前瞻性的銀行。
 

 

解構矽谷銀行與次貸風暴的風險管理缺失(資料照/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新台幣與美元。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矽銀之資產額在2022年底高達 2118億美金,為美國第16大銀行,其負債為1955億,股本為163億,佔總資產之7.7%。在其資產配置中,現金額度約138億,短期之投資及證券額度約近300億;持有到期(held to maturity)之證券,如長期公債及不動產抵押權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等,額度高達913億,佔總資產之43%;總放款額約740億,佔總資產之約35%。因此就資產的配置上,乍看之下也無高度曝險的問題,即使其放款對象多為具高風險性之新創公司,但放款債權也僅佔總資產之約1/3,其資產配置尚屬穩當,甚至保守。
 
但問題就出在其過度僵化的資產配置,未能因應過去一年來美國因通膨高漲所推出的鷹式升息政策。由於銀行的負債為存款,其特性為短期、浮動利率且流動性高,因此在資產負債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的原則上,理應搭配類似特性的資產標的或放款債權(林左裕,2022a & 2022b)。但矽銀卻持有超過四成的長期公債及MBS,且設定為「持有至到期」,此配置在利率低檔穩定時期堪稱穩當,但自2021年中起,美國通膨升破5%後,升息的態勢即如筆者所預期一觸即發(林左裕,2021)。當利率高漲後,就觸發了SVB資產負債間至少兩個錯配(mismatch) 的缺失: 第一是利率風險,即負債面的存款須因應升息而致成本上漲,但其資產中佔四成以上的公債及MBS,雖係經政府保證,無違約風險,但均屬「固定收益證券」,其價格與市場利率呈反向變動,因此持有這些證券時面臨了高度的利率風險。而銀行為了控制資金成本,若遲遲不因應利率變動升息,存款也將迅速流失,矽銀的存款戶中有相當多的新創企業戶,債券損失在訊息揭露後,鉅額存款即迅速流失了。
 
第二是這些證券若設定為「持有至到期」,看似可高枕無憂,但因存款之流動性極高,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流失,甚至因恐慌(panic)而擠兌,此時長期的資產配置將因求售無門或認賠售出而無法支應短期的資金需求,此即「借短支長」(borrowing short and lending long)及「期限錯配」(maturity mismatch)而導致周轉不靈。也因此其債券及MBS之配置雖符合巴賽爾協定(Basel Accord)中「信用(或違約)風險」的要求,但卻忽略了新版巴賽爾協定(Basel Accord II)中「價格風險」的規範(林左裕,2022a),即未能因應升息而適時調整其過度集中的固定收益證券比例為其致命傷。
 
就此二風險管理的缺失即足以使矽銀在高速升息下在兩日內倒閉了,更遑論其放款給新創公司之高風險債權的違約率,及其高層在倒閉前兩周即出脫持股、與寄信安撫存款戶,此舉更引發了存戶的恐慌及擠兌潮,目前美國監管當局仍對其管理階層之疏失進行調查中。
 
相較之下,次貸風暴係美國政府提供代理機構(即「房利美」 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及「房地美」 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 的保證後,銀行對於信用評等較差者提供放款,再將貸款債權經券商(如雷曼兄弟等)以MBS 或債權擔保債券(collateralized-debt obligation, CDO)等證券出售至國際市場,而在通膨高漲後因升息而致MBS 及CDO違約、及引發全球的金融海嘯。與矽銀事件不同的是,矽銀係因資產配置失當,又未因應升息調整而使銀行之投資虧損而引發擠兌而倒閉;次貸風暴則是次貸標的違約,導致其MBS 等證券在世界各市場引爆。相同的是,高通膨下的升息政策已使銀行之資金成本上揚,若高利率持續下去,恐有更多企業及銀行因不支成本或投資債券虧損而使金融市場燎原,值得我們審慎關注應對。
 
參考資料:
林左裕(2021) 「正視疫情所致的通貨膨脹風險」,2021, 7, 6, https://news.housefun.com.tw/tsoyulin/article/205058302931。
林左裕(2022a) 「不動產投資管理」,智勝文化事業出版,第二章及第十章,台北市。
林左裕(2022b)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不動產風險管理與金融風暴」,2022, 11, 1, https://news.housefun.com.tw/tsoyulin/article/205058353859,。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