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鵬䛥
最近筆者接到一些朋友電話詢問,「台灣房市交易量下滑,是進場買房的好時機嗎?」、「最近美國房市走弱,台灣房價哪時候才會下跌?」消費者對於市場的種種擔憂,其來有自。9月13日美國公布8月份CPI 年增率為8.3%,高於市場預期的8.1%,此數據一出,導致美股崩跌近1300點;美國聯準會(Fed)9月22日宣布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聯邦資金利率區間調高為3%~3.25%,總計今年已經升息3%,利率水準來到2008年以來最高。
升升不息的利率,也為多國的房市帶來巨大的壓力。美國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已經突破6%,創14年來新高,美國不動產經紀人協會(NAR)統計,美西8月房屋平均成交價低於開價,是2021年3月以來首見;還有加拿大、英國、紐西蘭、澳洲、瑞典等,皆因央行以近幾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升息,導致房價下跌,買氣消退。
處於紛紛擾擾的亂世中,不論是房價在上漲或是降溫的時候,都可以聽到有人在詢問進場時機,身在台灣的我們其實不用太過恐慌,首先須認知台灣與他國的國情不同、升息條件自然也不同,並且釐清好自己購屋目的,切記量力而為,就可在亂世中明哲保身。台灣央行針對美國升息三碼,於9月22日宣布升息半碼回應,由此可見台灣並沒有迫切升息的必要性與條件,相較美國今年已升息12碼(3%),台灣今年至今僅升2碼(0.5%),重貼現率來到1.625%,房貸利率預計在10月會來到1.8%以上,且此次升息沒有搭配房市信用管制,也是因為央行已經看到政策使得房市略顯降溫,目的並非要讓房市崩跌,而是要打炒房、讓投機客「下車」,所以房市降溫之時,反而是進場的好時機,議價空間可能變大、房源選擇可能更多,容易成為買方市場。
筆者認為,準備買房的人,最重要的是確認好可負擔的預算範圍,切勿將槓桿開得太大,一般以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來支付本息攤還房貸會是較安全的算法,務必為家庭支出與未來的利率變動預留空間,避免影響正常生活。雖然年底台灣央行再升息機率不高,但美國Fed 暗示為對抗通膨,將繼續於今年底前再升息5碼(1.25個百分點),達到4.25%~4.5%,「終點利率」會是2023年達到4.6%。學者分析,利率級距攀升下,美國大眾家庭將會減少非必要支出包括3C產品、電玩、服飾、娛樂、運動器材...等消費,可能衝擊台灣出口表現,預期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的經濟與房市將會受到影響。
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所認為的,當全球疫情走向尾聲,市場憂慮通膨高漲,世界經濟卻逐步回歸常軌之際。消費者進埸買房也應該從基本面去思考,對於挑選房屋時的條件,沒有一百分的房子,只有在預算內,透過篩選條件找到最適合的物件。同樣的總價,在地段(保值性)、生活機能(便利性)、交通(通勤時間)、電梯大樓還是公寓(舒適性)、屋齡建材(安全性)等等條件,必須有所取捨。
至於需要擔心是否買在低點嗎?在市場下行時,其實很有機會買在相對低點,但不要想著要買在絕對低點,因為房市不同於股市,即便在股市中能購買在低點的也只有10%、20%左右的人,況且股票今天沒買到,明天可以再買,但對於真正有購屋需求的人而言,好的物件稍縱即逝,買不到才是真的令人扼腕。善用實價登錄、勇於議價,找到適合的物件,價格合理就可以出手,長遠來看,自住買房絕對是值得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