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遇「古蹟」 文化局憂賠不起

2017/09/17 09:30

記者吳思萍、魏莨伊/台北報導

文資法新法上路,民眾積極提報文資,卻也讓都更程序完備的老屋,因文資審查卡關。北市中山北路二段的「山海樓」、溫州街22巷的「俞大維故居」是否保存引發爭議,文化局擔心,都更案動輒數十億,若民眾與建商因權益受損提告,地方政府無力補償。

新版文資法上路,北市文化局今年會勘就達350件。 圖/文化局提供

「山海樓」10多年來作為餐廳經營,因該基地都更程序完備,現已淨空待拆。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說,提報人提供資料,原屋主為台北本町日進商會負責人小林惣次郎,有馬賽克拼花鋪板、橢圓蛋型窗和凸窗設計,為鋼筋混凝土的獨棟住宅,見證1930年代歷史記憶。

田瑋說,文資委員二度會勘,「山海樓」早已改建,古蹟部分占不到建築物十分之一,1934年小林將土地轉賣給陳姓台灣民眾,建物1940年落成,根本不是「小林邸」。

而溫州街22巷的台大宿舍,已故國防部長俞大維曾借住,2006年審議未列入歷史建築。但因都更10月底面臨拆除,外界盼以紀念建築保存的聲音再起,但因此案已進入都更程序,更增添複雜度。

這兩件案不久後將進文資審議大會審議,新版文資法第20條,「致權利人之財產受有損失者,主管機關應給與合理補償」,田瑋說,私有建物被指定文資,若所有權人求償,中央如何協助?不能中央訂法、地方挨罰。

北市文資委員郭瓊瑩說,文資法修法後,民眾提報就變為暫定古蹟,審議程序起碼半年以上,若涉及都更,幾十億利益地方政府也賠不起。她建議,文化部應先與內政部、財政部討論具體應對方案,讓地方可遵循。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