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教授洪明洲:「台北房價太低,低得不合理」

2014/12/08 11:31
好房網News記者簡蕭羽濤/整理報導
 
隨著九合一大選結束,眾人無不對柯文哲懷抱極高的期望,希望他能有效抑制北市的高房價,而網友也紛紛翻出過去相關的舊文,引來廣大鄉民的熱論。其中,文化大學國企系教授洪明洲於今年1月2日,在其部落格撰寫一篇「台北的房價」,被網友轉貼至各大論壇,底下留言「噓聲四起」。
 
 
我看好台北房地產投資,它的價值被低估,不管是主觀期待或客觀因素,台北房價都應該再漲一些,這樣,台灣社會更為「健康」。
 
洪明洲教授全文: 
 
我的比較基準與一般人不同,一般人的比較基準是:房價房租比、房價所得比、房價漲幅、……….,根據這些基準,台北房價太高,太不合理。不過,如果換成另一比較基準,台北房價又太低,低得不合理。
 
在說明我使用的房價比較基準之前,我先說明一下。
 
如果台大學生只和台灣的清大、成大……..學生較量,或者比較他/她以前讀建中、北一女時期的功課,你會認為這位台大學生是好學生嗎?
 
真正優秀的台大學生必須和哈佛、史丹佛、MIT、劍橋、牛津……..的大學生較量,如果只會(在台灣)與其他學校的大學生相互評比較量,台大學生再怎麼優秀,也都是「平凡中的優秀」而已。
 
同樣的,如果只根據房價房租比、房價所得比、房價漲幅、……….等比較基準,對台北房價的唯一判斷只有:太高,太不合理。
 
 (台大學生只和台灣的清大、成大……..學生較量,他們永遠都是最優秀的。)
 
但是,若以全球類似台北這樣生活環境的大都會,作為比較基準,台北房價是嚴重低估的,即使像帝寶每坪虛坪賣價高達295萬元,實坪賣價約近400萬元,我都認為便宜。
 
諸位記得(媒體報導)曾有台灣富豪到倫敦買豪宅,一坪單價多少?當時單價好像每坪台幣七、八百萬元,不過,我認為他買的只是中等豪宅。倫敦真正帝寶型豪宅價位至少要再高一倍以上。
 
再對照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深圳五大華人都會城市,台北的豪宅房價只是它們的三成,最多一半而已。
 
不比較豪宅,比較「蛋黃區域」的房價,台北每坪平均約60-100萬元,大概也是上述都會城市的一半左右價位。
 
若比較「蛋白區域」的房價,以我所在的文山區為例,每坪約40-60萬元,大概是上述都會城市「蛋白區域」邊陲地帶的價位。
 
如果認為台北的交通、生活機能、景觀、人文、物價、空氣……..,相較於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深圳五大華人都會城市,差(惡劣)一倍以上。所以,台北房價「理應」比這些都會「便宜」一半以上,所以,台北房價仍然(相對上)太高。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公佈2013年「全球宜居城市指數」(Global Liveable Cities Index)調查排名。在全球64個主要城市中,以經濟活力及競爭力、環保友善程度和永續性、國內安全和穩定度、社會文化狀況以及政府治理等5個指標為城市排名。台北在亞洲城市中排名第6,亞洲前5名城市是新加坡、香港、大阪-神戶、東京、橫濱,換言之,中國各大城市沒有一個排名在台北之前。
 
如果以華人移居城市為評估,把上述「全球宜居城市」五大評量項目,加上「華人民俗生活習慣」,台北的排行應在首位(這是我的認定,我有深厚的論述基礎,必須另文說明),房價「理應」比這些都會「貴」。但是,實際上,台北房價卻比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深圳五大華人都會城市「便宜」(一半以上)。
 
綜合我的論述,台北房價太低,低得不合理。
 
(圖片截取自洪明洲教授部落格。)
 
 
基於我的論述,我認為台北的房價應該再漲一些,理由是:
 
一座宜居城市原本就應吸引買得起高房價的人來此買高價(對等)的房子(如同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深圳,高房價不會「嚇阻」人買房投資)。
 
吸引(全世界)高所得者來台灣投資、居住,才能促進台北更像宜居城市(以吸引國際精英來台投資買房,台灣不僅不熱絡,甚至排斥)。
 
高所得者來台灣投資、居住,會製造另一批賣屋賺錢的人,他們貢獻政府稅收。
 
這批賣屋賺錢的人,把錢投入買更高價房屋(製造另一批房產致富的人,他們貢獻更多稅收)。
 
除非台北的房價漲到像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深圳的水準,否則,請不要說台北的房價太貴!
 
最後,容我對買不起台北房子的年輕人講幾句話。你們的話,我聽到了,歸納如下,括弧內代表我的建言:
 
1.台北房子太貴(對於某些人,台北的房價仍是很多人買得起的,我們應慶幸生活在這樣的社會)
 
2.政府應該打房(把台北房價打到便宜得讓一般人買得起,不合理,也不正常)
 
3.年輕人買不起台北的房子(台北的房子不應該便宜到讓一般年輕人買得起,除非毛澤東轉世)
 
4.年輕人一輩子買不起房子(言過其實,台北以外區域的房子,年輕人應該買得起,但至少要像我年輕一樣努力存錢)
 
5.年輕人一輩子買不起台北的房子(我也年輕過,我年輕時候,也買不起當時台北的房子)
 
 
全文摘錄自洪明洲教授部落格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