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
近年各縣市配合教育部推動「太陽能光電風雨球場」,由學校提供場地、業者出資在球場設置太陽能板,不過,國民黨北市議員曾獻瑩9日指出,北市不少校園缺乏雨天戶外活動場地,但日照少、地狹人稠導致難以推動光電風雨球場,他認為該分開處理,北市教育局應編列預算協助學校建置風雨球場。教育局回應,並未限制學校建置一般風雨球場或光電球場,尊重學校意願,視個案需求評估。
曾獻瑩接獲學校陳情因校內已設有活動中心,不符合教育局補助標準,無法申請經費建置風雨球場,教育部近年推動太陽能光電風雨球場,鼓勵業者出資在校園球場上設置太陽能板,不僅讓學生享有遮陽避雨的運動空間,賣電還能回饋學校經費,但北市地狹人稠,學校緊鄰住宅區,導致民眾對設置光電設施接受度低,且北部日照不足,發電效益遠不如南部,削弱廠商投資意願,北市近年只有1家廠商投標,去年僅推動4校建置光電球場。

曾獻瑩舉例,去年文山區有居民認為光電設施影響校園景觀,還可能會有反光干擾;關渡國中的光電風雨球場也曾因反光問題引發民怨,最終被迫在光電板加上黑色薄網、綠色薄膜,影響發電效能,可見光電球場政策在北市推動並不符合在地需求與民情。
他認為,學生運動權益和光電板建置應脫鉤,風雨球場和光電板分開處理,由教育局編列預算協助學校建置風雨球場,不要讓孩子的運動權益被光電議題綁架。
教育局回應,局內已編列預算推動設置風雨球場,學校可以選擇建設風雨球場或光電球場,教育局並無強制要求,且尚無接獲民眾反映光電板有反光情形,但在建置時程上,一般風雨球場從設計、取得使用執照到完工約需2年,光電球場僅須約1年,未來會持續透過多元方式協助學校設置風雨球場,並鼓勵學校響應綠能政策,邁向淨零碳排。
教育局也強調,沒有規定學校有活動中心就不能建置風雨球場,仍會根據學校情況和需求個案評估,除了去年已有4校完成建置光電球場,今年也預計在7校設置風雨球場,其中6校為光電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