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321

紅包場 老派人的追星回憶

#紅包場 #西門町 #懷舊 #榮民 #地方
中國時報 許文貞/台北報導
 
踏進西門町的紅包場歌廳,一下子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3、40年前的老台北。門口牆壁上貼著女星肖像和藝名,巧笑倩兮,舞台上歌星穿著華麗禮服,手拿台下觀眾包的紅包,唱著各式國語、台語、日文老歌,有的情意真摯,餘音繞樑,有的載歌載舞,熱力四射。聽歌星們唱老歌,不只是懷舊,他們更以歌聲撫慰了一群被時代拋下的老榮民心中的孤寂。
 
滿手紅包,代表的是歌藝,也是人氣。圖/鄧博仁攝
滿手紅包,代表的是歌藝,也是人氣。圖/鄧博仁攝
 
聽歌思念故鄉 榮民慰藉
 
在那個鮮少娛樂,沒有演唱會、live house的時代,走訪歌廳聽歌,乘載著老一輩人的情懷與回憶。源自1950年代的上海歌廳,到後來演變成台灣獨有的紅包場,在鼎盛時期的1980年代,在西門町曾有16、17家同時營業。但隨著台下愛聽老歌的觀眾逐漸凋零,如今只剩3家歌廳營業。
 
長年研究紅包場文化、《迴盪在西門町的歌聲》作者澤庵丁表示,他是在2000年時,在朋友邀約下首度踏進紅包場,到「白金西餐廳」聽歌,「記得那晚聽了〈憶難忘〉、〈西子姑娘〉、〈魂縈舊夢〉、〈嘆十聲〉等老歌,印象深刻的是,台上歌星的歌藝都很好,賓客們聚精會神,聽來彷彿勾魂懾魄。」
 
澤庵丁平時在各地經商,後來每次返台,必會和朋友造訪歌廳,不只見證財力雄厚的朋友們跟著歌星輾轉於各個歌廳之間跑場、「耶誕老人」般每晚在紅包場花十萬元不手軟的「追星」行為,也逐漸熟悉這些歌星與客人背後的故事。
 
陸配養家 成駐唱生力軍
 
舞台上各色燈光閃爍,但在燈光照不到的舞台下,每一位歌星各自背負人生甘苦。早期的歌廳歌星,先是考進電視台成為「基本歌星」,走紅後再到歌廳唱歌,繼續鍛鍊歌藝,但到後來,不少歌星是出身貧苦,或家裡遭逢巨變,若非在紅包場唱歌賺錢,難以負擔家計。
 
澤庵丁表示,「近年又有點不同,除了台灣本地的歌星之外,還有不少歌星是嫁來台灣的陸配。有些陸配和先生離婚後要獨自撫養小孩,如果歌聲不錯,也會來唱歌養家。」
 
不過紅包場最為人熟知的故事,莫過於許多當年隻身來台的老榮民,在紅包場聽歌思念家鄉,尋求心靈慰藉。
 
在歌廳唱了30年的「紅包姐姐」今子嫣表示,有的老榮民沒有後代,乾脆認歌星們作乾女兒,甚至將存摺、財產交給交情夠好的歌星保管,過世後請歌星協助處理後事,「我自己的父親過世後,徵得母親同意,有幾位老伯伯的喪事,我就去給他們捧斗。」
 
客人逐漸凋零 心酸無奈
 
在今子嫣眼中,客人們都很可愛,「交情久了,感情都很好,知道誰來會坐哪個位置,想聽什麼歌。」如果有哪位客人許久沒來,其實內心也會有個底,「如果某天再唱到那位客人喜歡的歌,看到那個位置是空的,或者坐的不是他,心裡也會酸酸的。如果是感情特別好的客人,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再唱他喜歡的歌,每唱必哭。」
 
一份紅包是一份心意,也代表對歌聲的肯定與共鳴。圖/鄧博仁攝
一份紅包是一份心意,也代表對歌聲的肯定與共鳴。圖/鄧博仁攝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