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珮華/調查報導
「先用麻藥麻了再吞水。」黃先生是前台灣美國無線電(RCA)員工,因患鼻咽癌,如今即使只是喝水,喉頭都有如刀割。他是台灣早年工業汙染的受害者之一,和他類似的悲劇,數十年來不曾斷過,工業汙染迄今仍是現在進行式。
工業廢水與灌溉用水在同一溪流,農田遭汙染。( 記者劉學聖/攝影)
1.5萬公頃農牧地遭危害污染
從1979年的米糠油含多氯聯苯案、1994年RCA含氯有機溶劑打入地下水,再到近年的鎘米、塑化劑、日月光排強酸廢水、彰化電鍍廠偷排廢水,一件接著一件的工業汙染;從空氣、河流、海洋到農田,從化學有機毒物到重金屬,慢慢進入我們的環境,威脅國人健康。
工業汙染對台灣糧倉的危害嚴重,更超乎想像。據環保署內部估算,高達1.5萬公頃農牧地已達危害與汙染標準,列為汙染控制場址,其中達危害標準者約8000公頃,集中在桃園、彰化、高雄三大糧倉縣市。
老農無奈:不敢吃自己種的米
記者實際走訪汙染區,發現工業廢水與農業灌溉水「共用」同一溪流。據水利會資料,日月光廢水排到高雄後勁溪,連同中上游五大工業聚落,最後經由仕隆圳、中港圳灌溉1390公頃農田。彰化電鍍業廢水則經洋子厝溪、東西二圳、三圳,灌溉北彰化、和美約5600公頃的農田。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田野調查時,目睹老農正抽著髒臭汙染的水源灌溉農田,老農阿伯無奈地告訴他:「不用這裡的水灌溉,就沒有水了。」老農更坦承,他不敢吃自己種的米,「賣到別的地方去,跟別人家的米一起混,就可以降低危險性。」
進入食物鏈 多數重金屬汙染未檢測
台大環工系教授張尊國指出,工業汙染最嚴重的是重金屬汙染,重金屬經由灌溉水流入農田,造成農田汙染、毒害糧食。他估計,每年110億噸灌溉水,約有10億噸受汙染,以全台80萬公頃農地計算,至少有1%農地、約8000公頃已受汙染。這些農田多種植蔬菜與稻米,重金屬汙染經由作物根莖吸收,進入了食物鏈。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衛福部的食米重金屬驗測項目,只對汞 (限量0.05ppm)、鎘(限量0.4ppm)、鉛(限量0.2ppm)訂有檢測限量標準;蔬果重金屬檢驗,也只針對鎘、鉛做出限量規範與檢測,其餘重金屬汙染如錳、銅、鉻、鎳、鋅等,都未列入檢測限量項目。換言之,我們的食米與蔬果,可能含有重金屬卻未被檢測,不無疑慮。
業者「不小心」倒廢水 毒土遺害上百年
台灣有著全球最密集的工業聚落,工業用地多由農地變更而來,當工業貢獻台灣經濟時,以鄰為壑的河川卻也正帶著工業重金屬汙染農田。當業者以為只是一時開關故障,「不小心」將工業廢水倒入溪流時;甚或不肖業者以為將汙染廢水運用下雨、颱風自然稀釋,就可以「來無影、去無蹤」時,工業汙染已無聲無息進入你我四周,毒害健康。
桃園縱貫線旁寸土寸金的地段,卻有一片高達7.2公頃的空地,荒草漫布,那裡正是當年RCA桃園廠舊址。RCA在47年前引進台灣IC等先進高科技技術,高經濟產值的背後卻製造毒土,危害人民健康,留給台灣可能百年後才能解毒的汙染土地。一寸山河一寸金,在追求經濟開發的同時,我們想要一方乾淨的農田和山河,有那麼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