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消費者物價房租類指數,是國內唯一租金統計,此數據過去是市場重要參考依據,但近年業者普遍認為嚴重失真,民間團體甚至直指,主計總處租金指數根本是政府自我安慰用。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巢運研究員廖庭輝指出,關鍵是在主計總處採樣方式。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IzNzE0NW5ld3M,/11e63b61eaaef9b4_1600x1200.jpg/qs/w=600&h=600&r=16888)
據悉,先前主計總處租金指數調查樣本數,全國只有1,200個,其中人口最多的六都僅各120個,合計僅720個;然依民間租屋仲介、網站等各種不同方式估算,全台租屋人口約300萬人,租屋戶數在87萬到100萬戶間。專家認為,100萬戶的市場,主計總處只抽樣1,200個,當然不準。此外,主計總處雖調查全台各地,但租金指數是以全國概念呈現,並未區分地區。
以近五年來說,根據網路待租資料,全台主要都會區住宅租金開價,普遍上漲二至三成,雖與實際成交價有落差,但一般經驗落差並不大,多在九折到95折間。
然而主計總處租金指數,五年前的2018年1月,全國租金指數是101.34,最新資料去年12月是107.34,五年指數只上漲6,換算五年漲幅僅5.9%,一年只漲1%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