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公布去年12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2.62%,今年第七度破二;2021年全年CPI1.96%,創下13年來新高,意味去年大家真的過了萬物皆漲的一年。主計總處官員表示,12月CPI仍處高點,主要是國際油價仍高及低基數,加上水果、外食費、房租及肉類等民生物價上漲幅度高,其中外食費年增率2.39%,再較11月擴大,並創81個月新高。官員說,外食費高點會落在三月,第二季以後會逐步下降。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CPI連續五個月破二,的確物價壓力大,但各國預測都認為物價會逐季遞減、遞季收歛,去年第四季應是高點,除非國際原物料再大幅上升,但各國預測都認為物價會逐季遞減、遞季收歛,因此今年第一季仍會大於2%,第二季以後就會緩步下降,今年全年CPI約1.61%。
![物價節節飆漲,通膨時代來臨,賣場不少食品物品都漲價。記者曾吉松/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AwMDk2MG5ld3M,/a5a61ad5c598cc3e_1280x927.jpg/qs/w=600&h=600&r=16888)
至於12月外食費年增率2.39%,創下81個月新高。曹志弘表示,主要是業者在疫情過後反映食材成本、調漲價格,因此年增率擴大。其中主要漲幅仍是火鍋類及中式早餐,漲幅都超過4%。不過他認為外食費漲價在今年第一季以後不再擴大,也就是過年後的三月是高點,第二季後就會逐步降低。
行政院關切的17項民生物價年增率也擴大到3.46%,是39個月以來最高,原因是天氣冷,雞蛋少,但需求擴大,而且麵包食材 如麵粉及堅果都漲,另外洗髮精等因為很多是進口商品,受國外原物料漲,廠商調漲價格,且優惠減少;另外衛生紙漲幅也擴大為3.81%,創39個月新高。
2021年12月躉售物價總指數(WPI)年增率12.25%,2021年全年WPI9.42%,則是創下41年以來新高。官員表示,主要是前二年WPI跌快一成,今年漲9.42%,其實仍低於107年水準值,因此WPI壓力並不大,主要是去年基期真的非常低。
主計總處表示,12月CPI年增率2.62%,主要是受油料費因國際油價居高且低基數因素仍在,加以水果、外食費、機票、房租、娛樂服務、肉類及家庭用品價格上漲所致,惟通訊設備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七大類中,以交通及通訊類漲幅5.08%最大,主因國際油價居高,且上年基數較低,油料費上漲19.55%,機票價格亦漲14.08%所致,惟通訊設備價格下跌6.31%,抵銷部分漲幅。
食物類年增率4.23%,主要是水果受天候遞延影響,價格上漲21.61%,加以蛋類、肉類、蔬菜及外食費各漲11.75%、5.49%、3.36%及2.39%所致。
去年12月若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1.84%。全年核心CPI%1.33%。
曹志弘表示,去年12月CPI再破二,已連續五個月大於2%,但台灣1-11月CPI年增率為1.91%,南韓2.4%、新加坡2.2%;台灣2021年全年1.96%,南韓2.5%,我國漲幅相對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