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宛諭、翁唯真、陳恩惠/綜合報導
台電核三廠、台中電廠先後發生工地火警,皆因切割金屬火星釀災,幸好未波及發電機組。專家表示,不管電廠、建築等各類工地,常未嚴格執行安全標準,產生安全管理漏洞,核三廠、中火接連發生工地火警,代表問題普遍存在,人為因素經常是火災或工安事故發生的關鍵。
核三廠前天拆除廢棄廠房的冷卻水塔時,切割管路火星飄散釀禍。中火新建燃氣機組海水渠道工程昨切割鋼筋時,火星造成塑膠板模起火,接連二天核電廠、火力發電廠內發生火警,凸顯出工安隱憂。

大葉大學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周中祺說,施工前須提出防護計畫書,經審查同意才能動工,包含鋪設防火毯、評估周圍可燃物等,尤其核電廠、火力發電廠等高敏感機構,更要把火星、高溫、噪音等風險危害因子納入考慮,沿海風速較大的地區,更要慎防火星危害。
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助理教授吳佳隆說,工地安全管理長期存在漏洞,現今工程多採外包,施工人員水準不一,施工人員多為移工,安全規範因語言溝通困難或過目即忘,常被忽略或簡化,未落實標準,造成安全漏洞。
吳佳隆說,核三廠、中火工地接連發生火警,代表類似問題普遍存在,應嚴格要求施工安全措施,特別是焊接等熱作業時,應採取防火區隔與易燃物管理措施,預防工地火災事故。
中央大學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主任江康鈺表示,若在工地內切割金屬,會產生熱及火苗,周邊物料沒保持安全距離就容易起火;相關法規都有明確規範,但施工現場常輕忽規定,將使工安問題一再發生。
原文出處 【核三廠、中火燒出安全漏洞 專家:高敏感機構 更應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