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淑玲/仁德報導
「將創意變成產值!」市長賴清德昨天宣布「創意與產業媒合溝通平台」啟動,由文化局、經發局結合產、學、研界協助創意導入產業,整合在地14所大專院校共160位專家學者,並設有諮詢專線和專屬網站,將學校的研發能量及創意透過平台媒合至產業界,今年以媒合20至30案為目標。
賴清德昨天在十鼓仁德文創園區表示,今年施政主軸為「創意產業年」,台南是文化首都,更應發展、落實文化創意產業。市府會編列預算鼓勵文創產品能夠量產,並跨局處協助行銷產品。例如臺南國際蘭展、東山咖啡節和白河蓮花節等,重要大型活動都會搭配文創商品來行銷。
市府也規畫一個生產、設計的創業基地,包括文化部的「台南數位文化創意園區」、「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同時推動「文創大道」構想,從民生綠園到億載金城,與海安路交接成為十字,透過市府預算對中正路的街面改善,串起一條文創大街,讓台南除了有產業的亮點,還有文創大街的面貌。
經發局副局長殷世熙說,平台將全面協助創意導入產業,將學校的研發能量及創意,透過平台媒合至產業界。去年已成功媒合5案,像日內瓦發明展金牌獎的「即熱式開飲機」已量產2千台,產值約800萬元;銀牌獎的「分離式氧氣製造裝置」量產1萬台,產值近5億元,今年目標是媒合20至30案。
文化局方面,今年首辦的「台南老店.創意愛現-文化創意提案募資徵選活動」,結合flyingV群眾募資平臺,以台南老店的故事、產品、技藝、空間、精神或營運方式等文化內涵為基礎,從中發展各種創意提案,並公開於flyingV群眾募資平臺,邀集贊同計畫的人以資金支持,讓創意產業在台南成長茁壯。
賴清德強調,台南要吸引的是全國年輕有創意的朋友,像「孔廟包」是台北一對年輕夫妻所研發,吸引很多國家下訂單,鼓勵更多人到台南一起推廣文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