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潘才鉉/台北報導
北市公園處自上周起針對6個公園遊戲場試辦為期2周的「友善限時分享方案」,輔導孩童按壓計時器3分鐘提醒,引起民眾熱議,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為此訪問100位小朋友,其中9歲幼童認為,用計時器這樣強硬的手法,只是在教「服從」,不會學到「分享」。
台北市公園處設鞦韆鈴響三分鐘換人措施,試辦地點包含大安森林、青年、 南港、前港、碧湖公園、花博公園美術園區6座公園的遊戲場,將派人員在假日人多的時間輔導小朋 友排隊、按壓計時器,3分鐘時間到後提醒換人。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表示,孩子在遊戲當中,他們會透過語言的溝通、社交的互動、情緒的調節,這些都是孩子成長必經的練習,所以,當遊戲場上等待太久怎麼辦?孩子間的開口問、開口溝通,照顧者間的同理協調,『我先幫你推,等等換你幫我推』的交朋友模式,都是會在遊戲場衍生發展的。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指出,任何的按鈴或告示牌不是只解決眼前問題,它很有可能帶來一種暗示的警告或沈默不溝通文化。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也為此訪問100位小朋友,其中9歲幼童認為,用計時器這樣強硬的手法,只是在教「服從」,不會學到「分享」;另一位9歲幼童也質疑是誰規定?「如果我是排隊等很久的人,可以跟坐盪鞦韆的人說一下,自己也很想坐。為什麼不是討論?是直接規定?」
李姓家長認為,按鈴是在提醒家長還是小孩呢,在任何事情上大家若能有同理心及道德,就不需要這麼多的制式法令。但也有王姓家長認為,限時三分鐘可以讓所有年齡的孩子懂得公平,否則以往會擔心年紀大的孩子不理讓年紀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