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陳雨鑫/台北報導
近日媒體報導及網友於社群軟體上轉發「新冠肺炎高危險群自評表」,甚至有學校校長要求校護向學生宣傳該資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該表目的在社區同時發生流感及新冠肺炎,利用簡易評分表作為未來輔助醫療院所篩檢工具,並非民眾自我篩檢依據。
指揮中心檢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今下午緊急與該表作者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聯繫,了解其自評表是根據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報告1099名個案發展出的量表。據了解該量表危險評估分數模式用以區分新冠肺炎與流感,而非區分是否為新冠肺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利用簡易評分表作為未來輔助醫療院所篩檢工具,並非民眾自我篩檢依據。
台大公衛院副院長陳秀熙說明,提出該自我評量表,是因應疫情社區流行時,幫助我國能降低檢驗的量能,他強調,提出自我評量表並非是要與中央的決策有所衝突,而是希望能在疫情流行之前,能做好前端的準備。
至於有學校提供自我評量表做自我檢測一事,陳秀熙認為,自我評量表目前雖然還派不上用場,但是給予孩童參考,能達到防疫教育的效果,不過也呼籲民眾、學童不用恐慌。
莊人祥表示,因此僅適用於社區流行感染發生初期,如目前韓國及義大利之疫情,需用大量聚合酶連鎖反應檢驗(PCR)時輔助工具,避免檢驗量能不足。陳秀熙認為,目前韓國大量的採檢,是人力的浪費,採檢應該更有效率,未來台灣疫情若是更加嚴峻,此評量表希望能達到效果。
此外,莊人祥也說,該表多為引用重症個案數據,且主要依中國大陸病例作為設計基礎,與我國目前的疫情狀況不甚符合,若要將自評表應用於我國,可能需要再驗證。
莊人祥重申,請民眾遵循指揮中心公布防治措施,避免不當引用、轉傳學術或研究資料,以免誤導他人及影響國內防疫與醫療。再次呼籲,請民眾不要主動要求檢驗。
莊人祥建議,若有出現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者才需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利醫師診斷並依其專業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