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高雄觀光工廠已成長到七家,不過,主要集中在食品產業,為了壯大高雄觀光工廠的多元化,高雄經發局鎖定金屬和製造等在地業者,納入下一波爭取對象,並將在12月率隊前往台南取經,希望構思可以提供「服務」和「產品」的創新營運模式,吸引製造業共同創造高雄觀光市場。
高雄目前有台灣滷味博物館、FLOMO富樂夢橡皮擦觀光工廠、紅頂穀創穀物文創樂園、裕賀牛●觀光工廠、宏裕行花枝丸館、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以及彪琥台灣鞋故事館等七家觀光工廠,其中,有五家屬於食品產業相關,占比達71.43%。
高雄觀光工廠摘要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長伏和中表示,全國觀光工廠2014到2018年觀光人次大約1.03億人次,觀光收入約216.8億元,高雄跟其它各縣一樣,雖無個別統計數據,但趨勢也是上升的,希望高雄未來有更多認證的觀光工廠誕生,而且產業更多元,特別是,高雄賴以振興經濟的金屬和製造等產業,牙材、甚至遊艇產業都可以爭取納入。
他說,觀光工廠除可以擁有行銷的優勢,也可結合在地觀光資源,創造獨特的營運模式,但要克服的問題也不少,特別是在商言商,一定要獲利的營運模式,爭取製造業變成觀光工廠,才會具有說服力。
伏和中表示,要改造成為符合觀光工廠的規範,包括展售區、文化展示區、簡報室、DIY教室、製程參觀區、以及停車空間等,成本依規模大小而定,從數千萬到數億元,更何況,營運之後的接待、以及銷售等固定管銷,都是費用。
因此,高雄觀光工廠以食品產業居多,就是因為食品產業的觀光工廠可以提供產品的銷售,他表示,相同地,製造業相關的觀光工廠,有什麼服務可以提供給前來觀光的民眾,進而取得服務或商品販售或提供之後的報酬呢?這是要思考與努力協助產業的方向。
高雄經發局12月就會邀請高雄的製造業者,前往台南永康取經,參訪台灣金屬創意館的營運模式,高雄經發局產業服務科長黃雅詩指出,高雄許多具有特色的製造業,將列為下一波高雄觀光工廠推動的對象,醫材、化妝品公司,也可一步一步推動。
她說,觀光工廠除了形象加分,也可藉由觀光工廠的設立,把企業奮鬥的故事,發揚光大,例如,位於本洲工業區的台灣滷味博物館,就是從路邊小攤起家,到國內外知名食品公司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