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賴香珊/南投報導
日月潭入夏防治電撈魚虎球,最近鎖定將「單飛」獨立的幼魚,一周內出動2次共逮500餘尾,也讓今年電撈量也突破3000尾,可相較去年同期已撈破3萬尾,暴減10倍,跌破眾人眼鏡。而除了除虎見效,也不排除與「大小年」規律有關。
外來種「魚虎」疑遭人放生日月潭,因成魚攻擊性強,夏天進入繁殖期,體色通紅的幼魚會集結成魚球,並由成魚護幼,成群出動獵食,而有「紅色警戒」之稱,嚴重影響潭區生態,為壓制其族群繁衍擴大,縣府每年入夏啟動電撈魚虎球作業。
縣府2020年7至9月首次電撈魚虎球約8000尾,2021年7至10月捕獲3.4萬尾;但2022年魚虎球遲至7月底才現蹤,至11月僅捕獲1.6萬尾;2023年7至11月中旬電撈量又撈破3.5萬尾,創歷年新高;但,今年電撈量卻是少得驚人。
今年入夏後遲未見魚虎球蹤影,直至8月1 6日才獲通報發現第1球,同月21日啟動電撈,僅捕獲84尾,原則上,每周電撈1次,且持續巡潭,但僅9月中上旬有1次電撈量有1123尾,其餘幾乎都是幾百、未能破百,甚至撲空掛蛋。
由於,時序進入深秋,今年入夏孵化的幼魚,預計月底將「單飛」獨立,防治人員加緊電撈,1周內出動2次共逮500餘尾,也讓今年電撈量突破3千尾;不過,相較於去年同期早就撈破3萬尾,今年的電撈量暴減了10倍,跌破眾人眼鏡。
防治人員及漁民發現,今年魚虎球多半沒有成魚護幼,樂觀來看是築巢交配期強力移除大魚,除虎抑制繁衍見效;但也有人認為,依歷年電撈一年驟減、隔年爆增,仍可能是「大小年」的生態規律習性。縣府則表示,將持續電撈並監測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