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日前一名網友在Dcard購屋版上表示,「買房不是在買麥當勞」,真的要睜大眼睛看仔細、多看多比較才行。他分享一張看屋檢查表給首購族參考用,表上列出10項檢查項目,此外,他也認為交通跟生活機能也很重要,考慮到日後有轉手的可能,確實以鄰近捷運的房子或交通便利的樞紐位置才有保值空間。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而原PO貼出的看屋檢查表上的10個項目如下:
1.格局
注意房屋格局是否為方正格局,避免屋内空間出現狹窄的畸零空間。
2.水電、樑柱
可沖馬桶檢查水壓是否正常;注意樑柱、牆面是否有壁癌或裂縫;觀察電箱管線有無更新或毀損。
3.工具輔助
可攜帶球狀物體測試房屋傾斜度;可帶人工尺丈量房屋寬高;可透過指南針觀察方位及風向。
4.公共空間
某些小坪數套房社區會特別規制出公共空間區域,包含洗衣機、曬衣空間等區域,建議以上都要確認細節,常見在坪數小的學區宅房型。
5.管理費
可以評估管理費的多寡,建議社區總戶數不超過100戶,以免周邊環境過於複雜。
6.公告區
留意是否有過多催繳通知,若過多就要特別小心,容易發生因為經費短缺影響社區許多公共區域設施的運作品質,維護不易。
7.網路搜尋
可以上網搜尋心儀社區,是否有很多人賣房,可了解該社區投資客多寡,若超過總戶數10%則不建議,因投資客過多對於社區環境維護較不嚴謹,也比較會影響到居住品質。
8.裝潢、家電
有需要添購的大型家電或装潢費用要考量在買房資金內。
9.社區素質(管委會跟鄰居)
與社區管理員跟資深鄰居們多交談,藉此可以了解社區環境與資訊等,像是鄰居素質跟社區運作狀態等。
10.不同時段看屋
可分白天、晚上、晴天、雨天,尤其是在下過雨後安排看屋,可以觀察屋內是否有漏水問題。
貼文曝光後,不少人對於「戶數多寡」提出不同看法,「社區總戶數不超過100戶?重劃區隨便一個建案都超過好嘛,且戶數這麼少日後公設維護堪憂」、「戶數多寡各有優缺吧,戶數多有高機率公設較豐富,管理費可能沒那麼貴。戶數少確實比較單純,但管理費可能比較貴,公設也可能幾乎沒有。」、「戶數低於100戶,管理費跟公共水電會很高,假設坪數40內一戶每月的支出,100戶以下大約4000元,1000戶以上大約1000元」。
也有內行人指出社區戶數眉角多,不能只單看多寡就評斷好壞,「首先,最基本的是社區住戶有沒有錢:有錢什麼都好談,如果管理費收的拮据,有些人愛繳不繳,再好的公設都會廢掉。第二,是公設做了哪些項目:一樣的坪數,選擇做公共廚房還是會議室,從建設成本到維護成本都會差很多。第三,公設與住戶戶數比例:同樣是100戶的社區,要維護地坪500坪的A建案或地坪1000坪的B建案,就會差得很多,所以單看戶數是沒有意義的。」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就曾提醒,小型社區由於戶數少,一旦需要維修的公設多,管理費平均分擔下來也會比較高,一旦管委會公積金短缺,本來購屋時是一大誘因的公設,反而會淪為荒廢。
至於到底要幾戶才合適呢?專家看法則各有不一,郭紀子認為應該從「總建坪」判斷,一般的優良社區,總建坪5、6千坪,內部戶數以4、50坪為多的社區較為適中,因此推薦的社區型態大約落在100多戶左右;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則從房價面判斷,當社區戶數過多時,容易影響社區房價,因此規模在100戶到250戶是比較剛好的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