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傅沁怡/綜合報導
官員分析,推動前七月房屋稅創新高的兩大原因,一是應稅房屋逐年增加,再來就是部分縣市調升稅基及改採差別稅率(即囤房稅),合計前七月房屋稅收870億元、年增4.6%。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和苗栗縣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今年7月1日再調高的房屋標準單價,預計將反映在明年的房屋稅。此外,目前僅十縣市有推囤房稅,未來囤房稅2.0上路後全國強制實施,也會影響房屋稅。
依財政部統計,前七月房屋稅應稅件數以住家用占8成7最高,營業用不到1成。其中,住家用自住房屋為686.1萬件、占總應稅件數的78.6%,非自住有69.3萬件、年增2.8%。
以六都來看,住家用非自住戶數(即囤房稅主要對象)以新北市和台中市都逾10萬戶最多,新北市為13.5萬戶,台中市為10.3萬戶;但以增加數來看,相較去年,桃園和高雄各增加5,266戶及3,505戶,增加情況較明顯。若比較增幅,桃園市年增8.18%、台南市年增5.46%、高雄市年增4.36%,是住家用非自住戶數成長最多的三個直轄市。
先前台積電陸續傳出要在桃園龍潭、台南善化和高雄楠梓等地設廠的消息,帶動當地房市買氣,據了解,有不少是投資客進場布局,連帶牽動這三都的住家用非自住戶數成長,進而使得全台前七月住家用非自住戶數增加1.8萬戶。六都前七月房屋稅以台北市實徵164億元最多,新北市139億元居次,高雄115億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