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815

賴揆內閣評價出爐 哪個閣員好評度最低?

#政策 #賴清德 #吳茂昆 #徐國勇 #葉俊榮 #民調

聯合新聞網 文/網路溫度計提供

賴神內閣,真的神嗎?

賴清德過去在台南市長任內,因為政績不錯,一度被譽為「賴神」,是民進黨王牌之一,去年9月賴清德正式接棒林全,成為新任行政院長,拯救蔡政府頻頻下滑的滿意度,也因為作風強勢、挾著高人氣,支持度一度爆衝,但就在幾次爭議言論後,威風不再,反變成民眾攻擊的箭靶。

 賴清德(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日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觀察網路留言與網友評價,分析賴清德內閣9個月各個官員的表現,究竟在網友心中的評價如何?

幹話拖垮評價,戰鬥內閣失靈

身為戰鬥內閣的領頭羊,賴清德當仁不讓,常針對政策侃侃而談。從地方到中央,台南縣長到行政院長,這趟短短半年多的旅程若要為他的聲勢做總結,「跌下神壇」恐怕是蠻貼切的註解。

醫生市長學歷高、見識廣,或許是太過有自信,跨步中央後他卻多次失言,像是講出「有乾淨的煤」、「照服員薪水低,當作做功德」、「消防員捕蜂捉蛇是做功德」、「台灣平均月薪近5萬」,這些言論都讓他不斷被網友「修理」,痛批他是「幹話王」!負面聲量直直飆升來到了57.1%,正面僅9.7%,讓網友不禁想提醒他多做事少講幹話,才不會讓陷入泥沼的評價雪上加霜。

賴清德正負評。(圖/網路溫度計提供)

賴揆內閣紅人們?網友最熱議的閣員

最被網友熱議不代表最受歡迎!以下三位官員是賴揆內閣中,佔有最高聲量的三位閣員,他們在網路上可以說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成為眾人爭相議論的話題人物,不過,被高度討論有好有壞,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為什麼被議論!

NO.1 吳茂昆

吳茂昆專精物理,1987年與中研院院士朱經武發現世界第一個高於液態氮溫度超導體,進而被提名諾貝爾物理獎。吳茂昆除了學術成就高引發熱議外,超「衝」的個性也讓他備受討論,上任不到1個月,就將前部長潘文忠遲遲不敢做的事做完,宣布駁回台大校長遴選案,讓當選人管中閔無法上任,這個決定被很多人罵翻,累積超多負面評語,也讓他網路聲量爆衝,奪下討論聲量榜的冠軍。

No.2 徐國勇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不只是律師出生,過去更當過政論節目主持人,這也讓他辯才無礙,什麼東西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但也常常因為幫政策辯護而挨罵「講幹話」,負面聲量高達62%,但說的話越多,網路聲量自然就高。徐國勇日前誤食姑婆芋中毒,更是讓他的網路聲量破表,他還因此得到「姑婆勇」的綽號,雖然不算是多正面的綽號,但至少帶給網友不少歡笑。

No.3 葉俊榮

內政部長葉俊榮在賴清德內閣聲量排行榜高居第三位,可能與他日前被爆出曾在中國大陸浙江大學擔任兼職教授有關,雖然他緊急澄清是「赴陸免費演講」,但仍然受到網友熱議,很多人也認為管中閔赴陸兼職不行,結果葉俊榮卻沒事,民進黨根本有雙重標準。除了因為赴陸兼職引發關注外,這兩年發生多次勇警、勇消殉職,身為主管機關最高首長,葉俊榮也常常被點名要負最大責任,網友討論多,聲量自然就高。

網友最熱議的閣員。(圖/網路溫度計提供)

你認識他嗎?賴揆內閣好評最高閣員

綜觀賴清德內閣的正負評價,滿分10分的好評影響力中獲得高分的這三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賴清德內閣整體支持度不佳的情況下,就算這三名閣員有超強的專業能力,執行政策時仍然會掃到颱風尾,導致三位負評都大於正評。

No.1 楊金龍

#好評影響力:6.660

14A總裁彭淮南卸任後,中央銀行總裁由楊金龍接任,楊金龍跟隨彭淮南多年,作風承襲彭,相對謹慎,不太會推出風險過高的政策,也不太會失言。

雖然個性保守,但楊金龍日前談到貨幣政策表示,金融環境隨時在變,貨幣政策在不同情勢下,應採取最適措施因應,此話一出,很多人對於他的變通能力都相當肯定。不過,楊金龍會好評度第一名,有一部分也跟他2/26才上任有關,畢竟還在3個月的蜜月期。

No.2 顧立雄

#好評影響力:6.640

相較於楊金龍的低調,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可以說是賴揆內閣中的高調官員,金牌律師轉戰金管會後,發言依舊嗆辣,近日還與記者對槓鬧出風波。

今年農曆年股市封關時上萬點,對主管機關金管會來說,無疑是個大政績,讓顧立雄沾光不少,不過,顧立雄的負面仍然很高超過51%(顧立雄網路好感度),相較於有些官員愛不懂裝懂亂放話,顧立雄利用自身的律師辯才無礙的能力回嗆別人也是一種優勢,但也有許多網友批評他講話太高傲,例如跳針嗆記者事件就是修養不足、過度傲慢。

網友好評最低的閣員。(圖/網路溫度計提供)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