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光儀/綜合報導
今年5月底,國民黨劃分副主席的責任區,除了自己的新北市,朱立倫分到的是桃園和新竹縣、市。隨著選戰加溫,朱立倫輔選範圍擴及台北市、基隆市,當時他自己說北台灣都是他的輔選區。站在區域資源整合立場,這話倒也言之成理;不過他現在輔選腳步進入中台灣,甚至嘉義市也看到他,朱立倫儼然已成為國民黨「全國不分區市長」。
新北市長朱立倫(截取自朱立倫Facebook)
![](https://fbcdn-sphotos-b-a.akamaihd.net/hphotos-ak-xap1/v/t1.0-9/10703913_10154663645125128_1060467149806154058_n.jpg?oh=f8f730e48aa97c02bb375c5962fbf2cf&oe=54EAB726&__gda__=1424354931_390b2eba7ed9c2279d6b5c0a077b86ee)
回顧過去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大概只有擔任台北市長時的馬英九,才有如此規格。不過當時台北市並沒有和其他縣市一起投票,以市長候選人之姿頻繁幫其他縣市長站台,朱立倫恐怕是第一人。
這凸顯的政治現實是,雖說黨內還有其他的「天王」。朱立倫也確實刻意想保持低調,他現在就是國民黨內人氣最高的「王牌」,加上國民黨各地選情烽火連天、處處告急,同黨候選人都指定要他站台,希望他來「加持」一下,甚至連同樣有「輔選區」,又是國民黨副主席的台中市長胡志強都不例外。
朱立倫的「加持」有沒有效果?恐怕很難說,畢竟影響選舉的因素很多,不管輸贏,都很難算到朱立倫頭上。不過無論如何,經過這一輪「跑透透」,黨內諸侯欠朱立倫情,朱立倫勢將坐穩國民黨「黨內人氣王」的寶座。
只是這個寶座,對朱立倫恐怕是憂喜參半。好處顯而易見,從「人氣王」而至「泛藍共主」已是既定道路。壞處是未來他的一舉一動,將更被黨內外放大檢驗;有如此人氣,黨內勢必有人要求他做更大的承擔,這個承擔,很可能與他「作滿市長任期」背道而馳,屆時要如何選擇,除了要看未來的政局變化,也考量朱立倫的政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