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國發會昨通過最新人口推估報告,與上次報告相比,國人生育率持續下降,今年總生育率可能創下歷年最低0.89人;至於老化程度則增加,但是維持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紅利」於2028年消失。此外,幼年與老年等依賴人口提前於2060年超過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比逾一百,較前次推估提前四年,意味下一代扶養負擔愈來愈沉重。

國發會每兩年根據最新戶籍人口、出生、死亡,以及戶籍遷移等相關統計,進行未來約五十年人口推估,昨委員會議通過「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國發會說,疫情衝擊出生、死亡及國際遷徙,例如今年出生數約13至14萬人,總生育率約降到0.85至0.91,中推估為0.89人。以往每年社會增加約一萬人,受國人入境超過兩年戶籍遷出等影響,去年減少15.6萬人。
與兩年前報告相比,老化程度稍有增加,但差異不大,進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逾二成)仍是2025年。此外,「人口紅利」(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高於2/3)也與上次推估相同,2028年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年齡人口結構將更趨高齡化,45至64歲中高齡者占工作年齡人口之比率將由2022年43.3%,提高至2070年48.8%,顯示未來工作年齡人口有將近一半為中高齡者。
隨老年人口快速攀升,扶養比(青壯人口扶養幼年及老年人口占比)將逐年提高,預估從2022年42.2%增加至2030年53.2%。由於生育率下降,青壯人口變少,幼年與老年人口將在2060年超過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比逾一百,較前次推估2064年提前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