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台北報導
一對兄弟年幼時,因嗜賭的父親好吃懶做不願養家,甚至家暴母親,母親獨自撫養他們成年,10多年來沒與父親聯繫,且母親訴請離婚獲准,兄弟請求免除對父親的義務義務。士林地方法院認定,父親無正當理由未盡撫養義務,裁定免除。
兄弟主張,父親和母親結婚後,好吃懶做、不願賺錢養家並染有賭博惡習,雖打水泥零工,卻不認真工作、收入不穩定,有少許收入也會短時間內賭博花費殆盡。父親咒罵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半死不活乾脆丟掉」,甚至為此家暴毆打母親。

1997年間母親帶著他們搬走,辛苦府養他們至成年,與父親未曾善加照顧、保護,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威脅傷害身體生命安全,情節重大,請求免除對父親的撫養義務。
母親作證,2013年訴請離婚獲准,結束33年的婚姻。前夫沒管他們母子生活,因和兒子吵架,竟拿刀要刺兒子,他在1997年間才會帶著小孩搬走,之後就沒聯絡;前夫賺的錢很少拿回家,都是去賭博「輸錢就回來罵人伊,贏錢就花天酒地」。
父親主張,兒子被前妻帶走後就沒有見面,但同住時有撫養他們,當時從事水泥工,有拿錢回家,前妻所言非事實。
法官認定,前夫有家暴行為,導致妻小離家,離家後長達16年無互動聯繫,造成婚姻破裂難以維持而判准離婚 ,聲請人主張相對人未盡扶養義務,及對前妻家庭暴行為等情為真正。
法官裁定,父親對兒子有扶養義務,但在兒子年幼時未曾撫養,1997年後未再聯絡,未盡扶養義務,違背身為人父應盡責任,無正當理由未盡撫養義務,情節重大,若令兒子成年後應扶養父親,顯違事理,裁定免除兒子對父親的撫養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