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呂清郎/台北報導
肺炎疫情肆虐下,全球主要央行紛紛降息救市,加速進入低利率環境的常態,直接造成複利效果愈來愈差,民眾退休理財規劃有必要重新納入新思維,多家銀行業者建議調整長期理財觀及最適合的商品組合來因應。
台新銀理財商品處認為,後疫情時代,民眾應具備三種新投資理財世界觀,首先是持續布局、逢低加碼,其次是低利時代、鎖利為王,其三是風險管理、保障至上。建議採「保險+有固定收益特性」的保守型商品為主要配置,由於目前台灣與全球皆面臨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時代,保守型商品可提高退休後每月現金流入,且受到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也會較低。
新理財三觀念... 逢低加碼、鎖利為王、風控。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保險建議規劃還本型保險,打造退休後穩定現金流,配置連結類全委帳戶投資型保險,達到兼顧預期回報的年化撥回率與壽險保障。「固定收益特性」商品,如海外債券具備固定配息、無信用違約下,到期時100%返還,選擇國際知名、信用評級較高的海外債。
台北富邦銀指出,面對多樣化的投資工具,應建立三個觀念,就是不能單看報酬選產品、選對投資方法、必須定期檢視。再依個人屬性不同的打拚期、累積期、財富收割期做規畫。例如打拚期約30~45歲,建議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或ETF,核心配置多元資產基金,衛星配置符合市場趨勢的股票型基金,收割期則以選擇年金型投資商品或海外債。
玉山銀提出三大黃金守則,就是早一點、多一點、好一點,就是依不同人生階段及早做好全方位資產配置,有紀律且有方法地多一點準備,兼顧家庭和諧與財富分配意願的更好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