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賴香珊/南投報導
南投埔里第一公墓遷葬作業,因2018年在該區域發現覆鼎金考古遺址後停工,至今雜草叢生,看不出遺址模樣,地方民眾搖頭。縣府表示,最快今年10月底前完成遷葬,待遷葬完成,將向文化部爭取設置為遺址公園。
縣議員林芳伃指出,位在埔里覆鼎金山下的第一公墓禁葬多年,用地達1.8公頃,地方期待遷葬後,能開發為親子或運動公園使用,2018年展開遷葬作業,但同年10月挖出1個「喇叭型玉環」,認定是史前文物,隨後停止起掘。
南投埔里第一公墓遷葬作業時發現覆鼎金考古遺址,自2018年停工至今,雜草叢生。記者賴香珊/攝影
此處遺址距今約2400年到1700年,且出土的喇叭型玉環保存完整,相當罕見,之後陸續發現少量東部玉器、玉料,成史前時期東、西交通及交換體系的證明,以及繩紋陶文化層、大馬璘文化層、歷史時期埔社的文化層等多文化層遺址。
經南投縣有形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2021年11月公告覆鼎金考古遺址為縣定遺址後,遺址至今仍持續停工。
民政處表示,針對埔里第一公墓的覆鼎金考古遺址遷葬,今年補助571.6萬元給埔里鎮公所辦理起掘遷葬,預定本月10日發包設計建造,最快10月底前完成遷葬。
文化局則表示,覆鼎金考古遺址與埔里第一公墓位置重疊,區內仍有逾200座墳墓待起掘,公墓遷葬作業尚未完成,影響後續遺址保存維護或規畫開發等相關作業,待遷葬完成,將向文化部爭取設置為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