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莨伊/台北報導
「台大紹興南街公辦都更案」是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推出的第一個公辦都更案,也是北市都市更新推動中心首度擔任實施者,預計引進33億元資金。但9月6日正式公告招商,本月4日下午5時截止投標,因無人投標而宣布流標。
紹興南街公辦都更流標。(翻攝自台北市都市更新推動中心)
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曾說,盼此案起帶頭作用,北市府推動公辦都更,也提升民辦都更效率。此案吸引80家廠商參加說明會和座談會,詢問度高,但因近期地價稅、房屋稅齊漲,外界曾質疑大環境無法吸引投資人,企業對和北市府合作也有疑慮,對標案表達憂心。
台大紹興南街公辦都更案占地約1.4公頃,地主是台大,北市府去年和台大簽署合作意向書,打造「智慧健康生活園區」,搭配設定地上權50年方式委由招商,台大將換回約一萬坪的台大醫學院教學研究大樓,北市府可分回約93戶公共住宅;業者可分回約2690坪土地,作為辦公大樓、飯店、零售業等。
都更中心代理副執行長洪志生分析流標原因,可能因設定地上權地租成本不易評估,如公告地價今年漲30%,對投資人未來50年營運將是風險,此外房地產景氣低迷,也讓廠商投資策略趨保守。
洪志生也說,配合高教實驗計畫,前期依照台大需求做設計,後30年投資人如要使用恐要大改,衍生額外成本,造成投資人卻步。昨舉行內部會議討論,將修改標案,但最終還需市府、台大同意,再上網招標。
民進黨市議員簡舒培說,市府招商狀況愈來愈差,上述問題都不是問題,「賺得到錢人家就是會來」,廠商對柯市府信任度嚴重不足、興趣缺缺,要如何與廠商溝通,考驗市長智慧。
國民黨市議員徐弘庭表示,賦稅會影響投資意願,現行賦稅制度對民間企業沒有鼓勵,只有懲罰,才會使北市公辦都更推動這麼困難,建議北市府提出獎勵措施,提高投資人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