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策/新北報導
燦爛時光書店成立過程本身就充滿溫情。創辦人張正回憶,當初書櫃、桌椅多是好心人捐贈,書店的地板則來自一名抓漏師傅的義舉。當時,這位師傅在施工時,看到絡繹不絕的志工前來幫忙,好奇之下詢問書店理念,得知是為移工與新住民打造的文化空間後,慷慨捐贈地板,還親自教志工如何鋪設。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此外,書店的牆面是由北一女中的一名老師帶領30名學生義務粉刷。牆壁上的大象噴水,噴出各國國旗的畫作,來自一名主業是在基隆畫神像的志工及其兒子投入3天時間完成,而另一側的東南亞雨林則出自張正母親之手。這個空間在眾人努力下逐漸成形。
十年來,燦爛時光書店不只是借閱書籍的場所,更成為許多移工與新住民的心靈寄託,促成許多與閱讀相關的動人故事。
張正分享到,有一名印尼移工,每次到書店總是坐在一整排印尼文書籍前,專注地閱讀。他遠從桃園而來,不僅自己愛上這個小天地,還帶朋友一起來,甚至帶著吉他,在書店裡彈奏家鄉音樂,讓書店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另一位讓創辦人廖雲章印象深刻的顧客,是印尼籍約30歲的女看護尤絲妮。她在書店開幕第一年便開始借書,讓人驚訝的是,她借的第一本書竟是中文書。兩周後歸還時,張正和廖雲章好奇地詢問,才知道她是透過電視和鄰居自學中文,只為了能和她照顧的台灣奶奶溝通。
尤絲妮也因書店的連結更深入認識台灣,不僅愛上台灣音樂,從蘇打綠一路聽到現在的告五人,甚至開始寫部落格,記錄自己在台灣的生活。回到印尼後,她善用這些語言能力成為一名翻譯,如今已在印尼台資企業擔任科長,仍與書店保持聯繫,牽起台印美好情緣。
25歲的印尼移工 Luna 也是燦爛時光的常客,總是借閱有關「如何經營企業」與「如何養貓」的印尼書籍。她的夢想是存錢幫媽媽在印尼買地蓋房,開一家雜貨店,因此透過書籍學習經營之道。此外,她還是一名擁有4000名訂閱者的 YouTuber,透過她的視角向印尼觀眾介紹台灣景點。
燦爛時光書店的影響力也跨越國界,延續到移工的家鄉。一名曾在台灣工作的印尼看護,因為深受書店感動,決定在返鄉後開設一家書店,並邀請燦爛時光團隊參加開幕典禮。令人驚喜的是,這家書店就設在她家客廳,成為當地孩子們閱讀與學習的場所。張正感動地說,當他看到印尼小朋友坐在地板上專心看書時,內心充滿欣慰,更確信這十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曾在燦爛時光工作2年的Leo說,書店熄燈,或許是這個空間的終點,但像是打在空中的信號彈,燦爛時光所點燃的文化交流火焰,仍將持續燃燒,照亮更多異鄉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