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林惟崧/台北報導
少子化衝擊反映在15~29歲人口逐漸下降,自2013年的237.5萬人逐年減少,2022年為226.9萬人、2023年更跌至221.3萬人。勞動部統計處官員提醒,因少子化現象很難短時間內扭轉,人口金字塔正往倒三角形結構發展,韓國、日本比台灣更早出現這樣的變化,有必要參酌各國因應之道,調整政策。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服組副組長黃巧婷表示,目前我國人口勞動力主要集中在中高齡及壯世代階層,整體就業人口近年仍成長,部分產業有缺工的現象,尚不致於馬上出現明顯的衝擊。
勞動部一方面鼓勵中高齡、高齡勞工重返職場,另一方面,也強化青年就業輔導措施,填補勞動市場缺口。黃巧婷說,「投資青年就業方案」自去年起至2026年,預計投入160億元,從職涯輔導、首次就業獎勵、就業服務等面向協助,預計提供80萬名青年投入勞動力市場。
據勞動部近三年統計的15~29歲青年失業率,2021年為8.57%,2022年為8.38%,2023年為8.01%,為金融海嘯以來的最低水準。即青年勞動力人口下降,但15~29歲青年失業人數及失業率穩定下降。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分析,四年前開始畢業生進入勞動市場人數明顯下滑,少了足足近4萬人,而台灣整體就業人數去年增加了14萬,主要來自中高齡人口重返就業市場。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越來越少人進入勞動市場,勞保投保人數跟進減少,但請領的退休勞工卻逐年增加,政府應對勞保水庫及早因應,只靠撥補很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