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李京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甲殯儀館治喪需求高,卻有靈堂、火化數壅塞與運棺道路顛簸等問題,引起民眾陳情治喪環境欠佳。市府7日指出,已重整優化大甲殯儀館,新建搭棚場地並改善運棺步道,並每年檢討改進場館設施和火化效能。
大甲殯儀館設有景德廳、懷恩堂及小靈堂等23間治喪設施,提供治喪民眾辦理法會及告別式,是全市唯一從治喪、奠禮到火化的「一站式服務」場地,因地方使用頻繁,每逢旺日未能滿足家屬治喪需求。
市議員楊啟邦說,有不少家屬反映禮廳、靈堂不足及火化數壅塞等問題,還有從小靈堂到火化場路面顛簸,治喪家屬推著棺木,邊掉淚邊要擔心路面不平,是否會讓棺木翻車,也有喪家排不到靈堂,只能移靈東海火葬場,天天奔走往返治喪。
市府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市府投入330萬元在大甲殯儀館園區內停車場旁整地,並規畫全新搭棚場地,可同時舉辦4場告別式,代替禮廳治喪,即日起開放民眾申請使用,並同步修整運棺通道,改善顛簸問題。
市府生命禮儀管理處長柯宏黛說,大甲殯儀館有4具火化爐,每天最多能火化30具遺體,每年火化約2.5萬到2.6萬具遺體,目前火化效能充足還可支應外縣市需求。
她表示,針對靈堂、火化數壅塞等問題,除這次增設搭棚場地,近期也改善館內小禮堂、停棺空間等,每年也會針對火化效能檢討,並改進場域動線,讓治喪家屬有更完善的環境。
另外,東勢區第一公墓納骨堂使用趨於飽和,市府斥資3.25億元新建納骨塔,地方也關心進度,柯宏黛說,納骨塔新建工程預計明年4月完工、年底前啟用,預計可提供3萬個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