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江婉儀/新北報導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正在新北市大漢溪規畫堤外基礎加固工程,工程完工後堤防可從鶯歌博物館一路串連樹林、新莊、三重直抵五股、蘆洲,預計明年10月完工;完成河堤便道工程後,再由水利局接手建堤外廊道,供汽車和自行車通行,紓解市區交通,預計2023年完工。
大漢溪從城林橋至鐵路橋段2015年受蘇迪勒颱風侵襲,洪水淘空左岸樹林堤防基礎,影響河堤安全。十河局計畫加固堤岸,基礎加固工程完工後,將由水利局接手施作長約6.4公里的便道工程,屆時可從鶯歌直達三重,暢行至二重疏洪道,再分向至五股或蘆洲地區,讓民眾交通更便捷。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在新北市大漢溪規畫堤外基礎加固工程,完工後將由水利局接手建設,紓解市區交通,預計112年完工啟用。圖/第十河川局提供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在新北市大漢溪規畫堤外基礎加固工程,完工後將由水利局接手建設,紓解市區交通,預計112年完工啟用。圖/第十河川局提供](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cwNTMzOG5ld3M,/d705fb71ff371371_1280x622.jpg/qs/w=600&h=600&r=21995)
水利局表示,地方不斷反映希望銜接外圍的堤外道路,讓交通更便利,不必在市區繞路,除了車輛的便道外,水利局也評估在路寬足夠的狀況下,要打造2.5公尺寬的自行車道,可以與車道同步接通,未來不論是自行車或是汽車,都可直接在鶯歌與三重間直接通行。
除了加固左岸堤外基礎,十河局指出,早期因汙水下水道接管未普及,過去環保署在當地建水池,從板橋湳仔溝將汙水引到礫間處理場,淨化後排入大漢溪,後來接管率逐漸提高,汙水量減少,右岸轉為人工濕地,鳥類及動、植物非常多元。
當地生態學者起初得知規畫工程十分反對,認為施工會破壞生態,經舉辦3次工作坊討論後達成共識,十河局強調會以降挖的方式疏濬河道,提升當地防洪、排水功能,也可讓濕地水位自然上升或下降,回歸成較自然的環境,兼顧工程與生態。
十河局堤外加固工程全長3公里、分為4標,目前完成1、2標工程,第3標已發包,預計本月底開工,第4標則預計12月底發包,明年1月開工,10月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