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王惠慧/竹市報導
新竹市國際展演中心2023年因管理及施工品質不佳等問題與統包商解約,後續採設定地上權方式發包,並委由顧問公司規畫。文化局說明進度,近期已交由審查會審查修訂,初步朝展演空間、黑盒子及素地開發等方式評估,預估今年中將送市議會審議,最快下半年對外招商。
國際展演中心統包案2020年9月開工,但2022年10月起因統包商管理及施工品質不佳,導致工程嚴重落後,最終於2023年5月終止契約,完工日遙遙無期,文化部先前考量工程重啟期程難評估,不再保留補助款。市府去年決定採取「設定地上權」方式發包,盼引入民間資源。

市府文化局表示,去年經專案報告後,市府根據市議會的決議,重新檢討原展演中心基地的容積率及建蔽率,計畫引進民間資源,並透過設定地上權的方式,促成民間與市府合作招商,引入商業設施,提升土地利用效能。
文化局指出,市府於去年3月28日委託顧問公司初步評估,並於10月30日函送開發計畫及估價情形的先期報告,針對「展演空間」、「黑盒子」、「素地開發」等項目評估,同時分析此案以設定地上權的招商方式,包括權利金和年期等方案。
顧問公司也估算空間,目前展演中心土地的容積率約9萬多平方公尺可利用,初步朝向興建最高14層的商場或商辦大樓,但也保留公益展演空間,如黑盒子等實驗性質的劇場,約可容納近千人的展演空間,新規畫仍待修改及討論。
另外,市府也於去年12月30日及今年2月5日分別邀請相關局處及專家學者舉行開發計畫審查會議,待報告書審查通過後,預計將依法定程序於今年中送交議會審議,最快下半年對外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