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文貞/台北報導
是誰打破了天主教堂平面必須是十字形的規定?答案是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他在1950年設計的法國廊香教堂,船型屋頂、錯落的小窗與厚重的牆壁,完全顛覆世人對教堂的印象,卻又不失莊重肅穆。
柯比意的「廊香教堂」,打破了原先教廷對天主教堂平面應該要是十字形的規範。(許派崇提供)
大師130冥誕紀念展
今年是柯比意130歲冥誕,世界各地紛紛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台灣也不例外,從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17棟建築草稿、照片和模型,即可一窺他的建築手法與獨特理念。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王維周表示,「巴黎人總說,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地鐵、工作和睡覺。柯比意卻認為,人的生活是完整的,現代建築的樣子應該要隨著現代人的居住與工作需求而改變。」
20世紀初,柯比意也正好遇上鋼筋混凝土技術建築發展的濫觴,讓他在建築事務所中學習到工程方法。鋼筋混凝土的技術,讓建築物有了足以支撐重量的骨架,牆壁不需要支持建築重量之後,開始能有更多變化。
土地與人的獨特關聯
1926年,柯比意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橫向長窗和自由立面,讓建築的空間規畫更靈活、自由,徹底顛覆傳統建築的框架。他也將這些想法具體實踐在1928年建造的「薩伏瓦別墅」等建築上。
柯比意聯合多位建築師在1928年舉辦第一屆現代建築國際會議,1933年更提出城市規畫的《雅典憲章》。王維周表示,「他們當時的想法是很社會主義的,認為土地最重要的功用,應該是給人居住。柯比意設計的集合式住宅如『馬賽公寓』,就是在思考個體和集體的關係。」
廊香教堂全不照規矩
柯比意最知名的建築中,1950年的廊香教堂獨樹一格。有趣的是,柯比意大部分的建築都是幾何圖形、四四方方的形狀,只有廊香教堂,有著極厚的牆,錯落的小窗鑲著彩色玻璃,以及巨大、懸空的船型屋頂。
王維周表示,「原本教廷有規定,為了表現出神聖的感覺,天主教教堂的平面必須要是十字形,但在柯比意蓋完廊香教堂之後,他們發現不一定要是十字形也能表現出神聖感,就把這條規定取消了。」
「現代主義建築教父─柯比意130歲特展」正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衡道堂多功能空間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