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33

肥胖發生糖尿、血脂異常高3倍

#地方 #肥胖 #糖尿 #血脂異常 #糖尿病 #減重 #手術 #異常 #血脂 #體重 #條件 #飲食 #基隆長庚 #食物 #中國時報 #風險 #病患 #健保 #患者 #長庚醫院 #醫師
中國時報記者鄭郁蓁/台北報導
 
台灣成人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是肥胖,根據國內流行病學研究,肥胖的發生率在近年來呈現大幅的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病態性肥胖患者。醫師表示,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健保近年開始有條件給付各類減重手術,但提醒術後仍要維持正常飲食與作息,否則3~5年又要二次手術。
 
台灣肥胖醫學會表示,台灣10大死因有8項都與肥胖相關,尤其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而台灣成年人過重或肥胖,正以每年4.1%幅度攀升,其中體重破百型的病態型肥胖增加速度最快。
 
示意圖。圖/李念庭攝

更年期女性經常出現腹部肥胖、血脂升高、血糖波動等,也會影響肌膚彈性與光澤,出現乾燥與老化跡象。(李念庭攝)
 
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減重特別門診醫師黃若禕表示,對於病態性肥胖病患來說,雖也可靠節食,但效果較慢且容易復胖,加上體重破百的病人,膝蓋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3~5倍,若要靠運動,大部分病人膝蓋難以承擔,因此建議減重門診評估減重手術。
 
而國內健保逐年放寬提供減重手術給付,目前給付條件為BMI大於 37.5、或BMI大於32.5且有共病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除了傳統微創減重手術,去年健保更納入達文西機械手臂減重手術,包含最近興起的縮胃曠腸、縮胃繞道手術皆可,操作精準讓病患多一些選擇。
 
黃若禕表示,近年興起的縮胃曠腸、縮胃繞道法兩法,對於因病態性肥胖導致的糖尿病控制效果良好,除了把胃部縮小外,同時也能透過「閒置或繞道小腸」來減少小腸吸收,食物熱量吸收可減少一半以上,兩法適合BMI超過32.5且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
 
不過,黃若禕提醒,做完手術,不代表就可以恢復大吃大喝,動完手術後一周內食用流質,一個月內吃軟質食物,但接下來,就要調整飲食和作息,及增加運動量。因為剩下的胃,若病患仍大量進食,三餐加宵夜或是餐餐都以高熱量食物為主,像是炸物等等,飲食習慣錯誤或是沒有節制,一樣會把胃再撐大, 「開刀不可怕,可怕的是三年到五年會再復胖」。
鄭郁蓁∕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