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淑惠
房價連連驚漲,有網友熱烈討論,「台灣正經歷1980年代以來最大炒房潮!」甚至笑稱,如果每個月存1萬元,到花蓮買房要從清朝存到現在,在台北買房,就要從明朝存到現在,這當然是誇大之詞,但,近日房市的漲幅,的確已經讓苦等房市修正的自用購屋族,感受到瀕臨炸鍋的壓力,就在此時,央行傳出內部有一派理事認為,當前房價、地價的上漲壓力,可能來自低利率,因為在不升息下,不動產信用管制成效有限,喊出要祭出升息來穩定房市!
■真相一:他山之石!升息反為南韓房市補刀 房價越打越高
2019年以來,受到疫情影響,境外資金回流台灣,帶動購屋需求,建商也積極購地導致地價上揚,連中南部房價也應聲喊漲;2020年上半年,雖然因為疫情一度升溫,房市買氣暫趨觀望,但下半年台灣疫情控制得宜,房市交易開始明顯增溫,預售屋紅單炒作現象也重出江湖!整個房市開始不斷飆升,不只自住購屋族跳腳,不斷出招打房的央行也等於被狠狠打了一巴掌,面上無光之餘,內部更不斷有人建議用升息逼退投資客,藉以降溫房市,但,這般直觀而又簡單的打房邏輯真的有用嗎?引發贊成與反對兩派爭論不休。
答案,也許可以從他山之石取經!近年跟台灣一樣,房價漲到煞不住的韓國,疫情以來,也一度以「南韓史上最低利」來應對疫情下的經濟風暴,但8月26日起,政府宣布升息一碼,將利率由0.5%調高至0.75%,韓成為在疫情還未完全退燒之際,第一個升息的亞洲主要經濟體,這更是南韓央行近三年來的首次升息,但!事實證明,超低利率時代的終結,南韓的房市不但沒有降溫,購屋需求與房租卻不斷創下新高。根據南韓媒體報導,截至9月6日,首爾及周邊地區公寓的供需指數較上週成長了0.9點,來到111.7,簡單的說,當這個指數超過100時,就表示市場上的需求大於供給,指數越高,意味著供不應求的情形越顯明顯。
■真相二:央行打造「利率溫室」 投資客:利息小漲比不上暴漲紅利
為什麼升息也止不住房市漲幅?理由很簡單!無論台灣或南韓,購屋族早已習慣活在央行打造的「利率溫室」中,說白了,政府為了不讓經濟市場出現劇烈震盪,無論升、降息幅度都不大,幾乎讓民眾沒有知覺,現在購屋族普遍有「即使升息,也是慢慢升、而且升不高」的預期,要用微幅的利息差距,讓投資客止步,甚至降溫房市,根本是緣木求魚,毫無效果可言。
進一步來看,央行政策直觀的以為調漲利率有效,但對短進短出的投資客而言,買屋後的利息支出,只要抓二、三年繳付即可,沒打算長期持有的投機客層,壓根不必看到二、三十年的平均利率,更有甚者,如果投資標的是預售屋,在交屋前出掉,當然完全不用考慮房貸利率,這樣低廉的資金成本下,誰有在怕央行升息?官員坐在辦公室想出來的辦法,只是白白讓投資客訕笑不接地氣!
■真相三:房市「升息效應」慢半拍 資產階級先買先贏沒在怕
依據了解,美國聯準會最快升息時點,應是2022年6、7月過後,一般來說,台灣升息的時間,不但會晚於美國,連升息幅度也會小一些,也就是說,就算明年台灣的房貸利率升息1碼,以目前五大銀行的新承作房貸利率1.346%來看,升息之後的台灣利率,還是處在相對低檔,由此來看,在明年中以前,升息對房市的宣示意義遠大於實質性影響。
在這種房價全面看漲的氣氛下,偏好房地產投資的台灣人,對這種「慢半拍」升息方式,當然沒人會怕,可以預料,2021年上半年,不動產市場將續處高點,價量緩步上揚,升息只是央行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急就章作法,對於房市降溫根本沒用。
更讓人憂心的,本來已經買不起房的自用首購族,眼看房市連漲已經慌了手腳,升息的利空消息,對他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連央行總裁楊金龍都擔心升息影響年輕首購族,在專訪時表示「自己40歲才買房,建議年輕人可以先租房!」這種挖東牆補西牆的打房虛招,沒打到老虎,反而打到蒼蠅,讓買房成為資產階級才能玩的高級遊戲,更加不公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