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淵源
這是最近一次受訪時,我脫口而出的一個名詞。一時之間讓聽者頗感興趣卻又不免困惑,不解建築師們幹嘛老愛創一些自嗨的名詞,難道扯了半天就只是在說一個刷了各種灰色油漆的空間不成,於是要我好好給個說法。我剛好也趁此機會,得以將多年來對於住家空間的「再定義」好好整理一番。
「灰階」這個概念,大家應該不陌生。時常你會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絕對的「是」與「非」之間應該還存在許多的灰階。比方,不喜歡「數學」不代表就必須選擇讀「文科」,而能把「理工科」讀得好的人也不見得一定是宅男。或者我還聽過更炸的說法…「我不愛你,不代表我們只能當普通朋友。」這種兩性之間的灰階簡直比色彩絢麗的彩虹豐富豈止千百倍。
還好我們這裡不談愛或不愛,也不管你來自社會組或自然組(這是舊石器時代的說法)。談空間、論住宅應該是每個人的家常事才對。
關於空間的色階,首先,身為一位建築師,咱們不免先將問題拉到建築、甚至都市的尺度來聊起(畢竟尺度越大越能吸睛、呵呵!) 。
這是我們在讀建築系時常用的方法,找一張你想要認識的都市(任何國家、任何年代都行)街區鳥瞰圖。我想跟你說個祕密,除了實地親臨該地現場享受解封後的旅行外,你還有其他方法幫你理解這個城市的身世。
首先,請將鳥瞰圖上所顯示有建築的部分用筆塗黑,不是去描繪邊框而已,是整片塗黑。然後,將剩餘的圖像與線條暫時抹除,讓這張鳥瞰圖只剩下黑色與白色,這樣的一張近乎抽象畫的圖,便是我們可以進行解碼的都市藏寶圖了!
在這張理性清晰的圖面裡,我們可以讀到房子的密度、街巷的擁擠感、街廓發展的脈絡,與人們在住家之外相聚的處所比例與密集度……等等線索,這些資訊的總集,我們統稱為「都市的紋理」。就像一件衣服,即使你尚未穿過它,也可以試著從其布料的紋理與版型的類型…等資訊裡,大約能理解這是一件柔軟或者剛硬、休閒或者正式、輕快或者笨重的衣著。你可以猜得出,這是一件穿來戲水的衣服而非打仗的鎧甲,正如你可以從剛剛塗了黑與白的城市鳥瞰圖上讀到的訊息,這應該是一個沿著婉延河道發展的聚落,而非被強勢以幾何軸線規劃的新興市鎮。
這很像一種類解謎的桌遊,在疫情尚未完全解封之際,也許你可以找出18世紀的巴塞隆納地圖與目前google map上所顯示的鳥瞰圖,將它們以半透明的紙各自塗黑建築的部分之後,再以等比例的方式疊在一起,你會看見該城市在這兩百多年之間歷經的變化,時間的流動感就在你的眼前發生。彷彿見到人類社會的戰爭、遷徙、節慶與重生。
接下來,我們要加進一個遊戲了。在這非黑即白的圖紙上,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開始感到不太滿足,想要加進一點「雜色」,讓這件有紋理的布產生一些縐褶感與毛邊。於是你會想要在黑與白的邊際加上一些不那麼工整的灰色墨跡。然後你順著小巷逛到市集廣場,你想用各種不同深淺粗細的灰色線條,在那一塊空白處塗塗抹抹。就像為一道料理加蔥加蒜,有了調味的細瑣,可以讓味蕾與食道感覺自己是被當成一種「正式器官」。
經過一番塗鴨之後,建議你將這張圖貼在牆上,讓自己退後站一兩步。你將會看見,城市的人們都跑出來互道日安,街道上的樹木花草也一同舞動。城市從二次元逐漸變成三次元,你也從理性的閱讀逐漸加進了一些感性的想像,這便是「灰階空間」的魅力。
簡單講,「灰階空間」就是未將空間的功能凝固,它是多變且流動的型態。你不必急著去定義它的名稱或是機能,也無須硬要把它填滿意義。讓它看似「無用」般存在那裏,在你不經意回頭時,一定會看見其「大用」。別的不說,就只為了讓陽光、空氣、花和水有地方可以撒野,對這個城市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