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淵源
這回我們得從城市的街道逛進屋裡,來看看我那「灰階」的說法會如何暈染你的家。
在探討城市的開放空間時會聽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當你把天空當成天花板,把馬路兩旁的街屋立面當成兩道牆面,剩下第三個方向也許是一座鐘塔,你可以視之為一枚傢俱或擺飾,而最後那個可以望向道路盡頭的第四個方向,可就是一個可以遠望的大型落地窗了!.....您瞧,我們的城市從某個層面看,正如同一個房間;而我們的家屋內部,不也像個微型的城市!

這個微型城市裡同樣有交通頻繁的大街與僻靜幽微的小巷,有大樓也有矮厝,有公園、水池、有時還會有動物園,有紀念碑,也有人馬雜沓的市集廣場…..。各位有些矇了是不?別以為我在講「格列佛遊記」或是「傑克與豌豆」等寓言故事,而是當我們用微觀的尺度來看看自己的家裡,不僅可以重新認識一個又一個習以為常的居所,也可以在這裡面發覺一些「灰階」的空間,給它們一些新的定義,它們往往會回饋你好幾倍的生活創意。接下來我就來拆解這個巨人國探險記裡的密碼,看看你可以帶回多少巨人的糖果!
首先,我們還是得準備一張畫著自己家裡格局的平面圖,要有傢俱、擺飾等等各式細軟,就連你家小狗小貓吃飯睡覺的家當都畫上去。不必在意畫得像不像,也無須把尺寸拿捏到多精準。主要是你的線條要很有感覺,這張圖要畫得很有你自己的味道,要自在無憂,要享受其中。
然後,拿出一枝粗一點、軟一點的筆,慢慢地將你與家人(包含毛小孩)日常生活的足跡,用連連看的方式畫上去。也許是起床後晃悠到浴室的懶散腳步,也許是下班進家門後那種死裡逃生又過了一天狗日子的放浪步伐。又或者是放假時在客廳與冰箱之間那些百無聊賴的耍廢足跡,或是生日時一群親友吹完蠟燭後,隨著唱盤傳來的bossa nova一邊移動的腳步,似飛似舞地來回在陽台與餐桌之間….,但凡你能想到的場景,無論是日常或是節慶,快樂或是傷感,種種情緒與節奏都在你的筆下,化作徒手的線條。由於這枝筆是粗的筆心,因此你無須小心翼翼;也因為筆芯是軟的,你可以自在滑行在這張平面圖上,放肆遊走。
直到你把記憶中的步伐都畫了出來,這時將筆暫擱一旁,我們要開始解盤了!將圖紙在桌面上攤開,你開始看見原本不是主角的部分,此刻反而成了線條最密集、墨水最濃重的部分。它們既非氣派的傢俱,也不是漂亮的擺飾,不是客廳那一面大理石牆面跟65吋大電視,也不是床頭那張65吋的婚紗照。這些線條密集處,盡是你平常只是經過的動線、玄關、廁所門檻…一條又一條經常被視若無睹的「虛」空間,這時候被我們的記憶塗得滿滿的墨跡。於是你發覺,我們生活的大宗,來自於這些鮮少在你記憶中劃上線條的「灰階空間」。
如果我們再往深處看,會發現這些被塗上線條的區域,會有濃密的區塊,這裡想必是你最常經過的空間,也會有線條稍微疏透的區域,這時你會開始感到好奇…為何我不常路過這裡?這些區塊的周邊那些沒被塗到顏色的傢俱或是牆體會是哪裡?我是不是忽略了這些物件的存在?抑或我這段日子都忙著過一種單調的生活?.....有好多的問題浮現在灰階空間的附近,也代表這間房子還有好多好多可能性尚待你的開發,好多的創意藏在線條下方,等待你去梳理。
最後,回到一開始那個有點像格列佛遊記的說法,也許你會問,關於那個家屋與微型城市的聯想,諸如房間裡為何會有大小樓房、各式各樣的景觀遊園與大街小巷…這些比擬的道理何在呢?如果我們將上回那一張城市的鳥瞰圖與這次被你塗抹過的房間平面圖放在一起看,你應該就會發現端倪了!(別急,我這就來畫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