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淵源
威士忌與建築,正經來說,這兩碼事互不相干。但不正經地想,它們相似的地方可多了!
人類在不正經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很大的威力,推動著整個巨大文明往前發展,一些念頭的偶然到後來變成了歷史的必然。
我有威士忌 你有建築的故事嗎?(圖/林淵源提供)
正因為某一次李白的不正經,才留下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樣的雅緻境界。(不過後來這位老兄為了撈明月而墜落水池的事,到底該算風雅亦或中二情結…..這就不好說了)。
也正因為不正經的白日夢,人類成天想著要像鳥一樣在天空飛翔,才有了今天的航太成就。也在這陣子,讓奧運選手們可以搭飛機出國爭取獎牌。(至於商務艙與經濟艙事件的奧義到底算不算正經,這個也不好說。)
也正因為幾個大學生某次下課後的不正經瞎扯淡,想看看前任情人後來有沒有迎來其他任,有沒有更快樂或是更落寞、更多動態、更多的八卦…..。於是有了後來蓬勃發展的社群平台,帶出一種前所未有的人我關係,宅男與文青昂揚抬頭,各種小眾革命一觸即發,一個弄不好導致新聞事件,又成了歷史的必然。
我想,可能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於是常常讓人間裡的「不正經」先行,創意再接著來到吧!我每次寫文章或是畫畫的神來一筆,剛好也都在看了不太正經的影片後產生的…..
閒話休說,咱們來瞧瞧到底有那些地方讓美酒與建築相遇了…
首先跟「人」有關,每一款威士忌背後一定會有默默一生懸命著的職人。可能是釀酒師傅,也可能是帶著天賦嗅覺與異稟味蕾的試酒人。這些人不僅要有一身好功夫,還得熬得住寂寞。在歲月堆疊的過程,手把手地將酒的胚胎拉拔長大,乃至熟成,有時還得再行過桶。人生要經歷幾回的生命轉進,酒也要幾次。而這樣經年累月的身體動作積累出來的箇中滋味,就是一種情懷。當手中呵護的待嫁女兒被送走,成了品酒者口中的瓊漿玉露時,職人已經默默投入下一個釀酒寒暑。他自由他去,我顧我逍遙。
而建築也正是由一群人帶著巨大情懷,與更巨大的彩色的肝與一箱一箱的蠻牛,戰鬥、被打槍、再戰…..經歷了無數的戰役,轉進一座復一座的山頭,最終才能將圖紙上,用墨水、汗水與腎上腺素共同繪製出來的夢幻理想,落實成一座地表上的印記。然而等房子主人入住之後,縱使曾經與該建築纏綿悱惻、翻雲覆雨、難分難捨的建築師或是泥水師、水電師…們,仍然得放下對舊情的懸念,繼續前往另一個建築基地,轉進另一段人生。
再來談到風土與風格。風土講的是環境,而真正的風格正是養成自泥土、空氣與陽光裡了。那是一種誠懇而真實的風貌,由樸拙的初心發端,逐漸形成可被辨識與認同,甚而珍愛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展現,便是每一款威士忌獨有的風格。簡單來講,如果說美好的威士忌就像是「生命之水」,那麼「她」就只是認真回應了家鄉(產區)的泥土氣味、風的習性與人對天地的敬意而已。而當你有幸遇上了對味的「她」時,那種從你的靈魂深處油然而生的「伴侶感」會告訴你,這就是你要的風格,無涉價格,也非關排名。
建築也正是如此,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基地,只有不恰當的對待基地的方法。如果我們因居住需求,不得不對土地進行擾動,那麼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去順應土地。首先傾聽土地發出的訊息,讀到陽光如何在此移動,畫出風的路徑,關照周邊的地貌與生態,然後逐一用謙虛的手法去回應這些事情。
等房子慢慢被蓋起來時,你終於發現,最美的建築不在雜誌上美到有些塑膠感的照片裡,也不在得獎無數的大師作品裡。而是在自己曾經認真與基地對話,隨而以順天應人的設計,一磚一瓦砌疊出來的房子裡。紮紮實實並且有滋有味,這一味,就是你最棒的風格。
還有很多可以讓威士忌與建築兜在一塊兒你儂我儂的事可以聊,但紙短情意才會長。
停筆之前,再提一美事。我有位朋友,也是我心目中最棒的威士忌大師,他大學讀的就是建築系,而且是我的學弟,多美的交集啊!
※好房網提醒您: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