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張哲生
張哲生 長期研究臺灣近代史,對記錄臺灣人文不遺餘力,並於網路從事懷舊分享長達二十餘年,其臉書專頁粉絲超過二十萬,被譽為懷舊達人。著有《飛呀!科學小飛俠》與《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現為哲生原力數位創意總監。
人氣 56310

菊元百貨店~期待破繭重生的臺灣第一家百貨

相關關鍵字

#菊元百貨 #國泰世華 #衡陽路 #博愛路 #住的故事
文/張哲生
 
走到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和博愛路口,我不禁駐足望著眼前這棟七層樓高的大樓,想像一下在玻璃帷幕底下,90年前曾是臺灣第二高的建築物(僅次於臺灣總督府),也是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的菊元百貨店,它那風華絕代的神采。(張哲生攝於2023年1月29日)
走到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和博愛路口,我不禁駐足望著眼前這棟七層樓高的大樓,想像一下在玻璃帷幕底下,90年前曾是臺灣第二高的建築物(僅次於臺灣總督府),也是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的菊元百貨店,它那風華絕代的神采。(張哲生攝於2023年1月29日)
 
1932年11月28日,日人重田榮治於臺北榮町成立菊元百貨店,為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家百貨公司。
 
不過11月28日僅是先招待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局長殖田俊吉、臺北州知事中瀨拙夫,與臺北市尹西澤義徵等180名官紳參與落成典禮,真正開幕營業的日子是1932年12月3日。兩天後,12月5日,臺灣第二家百貨公司,位於臺南市的林百貨開幕。
 
1940年臺北榮町的菊元百貨店,可以看到外牆上懸掛著「恭祝紀元二千六百年」的布條,其中的紀元指的是日本皇紀,為日本神武天皇即位紀元,簡稱皇紀,是日本的一種紀年體,乃以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開始起算,比現行西曆早660年。皇紀二千六百年為1940年,時值二次大戰,日本為炫耀其所謂「武威」以鼓舞國民士氣,便舉行了「皇道紀元二千六百年大典」來大肆慶祝。(張哲生提供)
1940年臺北榮町的菊元百貨,可以看到外牆上懸掛著「恭祝紀元二千六百年」的布條,其中的紀元指的是日本皇紀,為日本神武天皇即位紀元,簡稱皇紀,是日本的一種紀年體,乃以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開始起算,比現行西曆早660年。皇紀二千六百年為1940年,時值二次大戰,日本為炫耀其所謂「武威」以鼓舞國民士氣,便舉行了「皇道紀元二千六百年大典」來大肆慶祝。(張哲生提供)
 
重田榮治早年曾於中國作戰,26歲時來臺創業,從事棉布批發生意。後因聽聞日本內地的三越和高島屋等百貨公司有意到臺北開業,於是搶在前頭,在臺北市榮町開設了樓高六層(加上頂樓的瞭望台為七層,稱做「七重天」)的菊元百貨店,當時為臺灣第二高的建築物,僅次於1919年落成的臺灣總督府廳舍。
 
臺北市榮町的菊元百貨店是株式會社菊元商行的關係企業,菊元商行之其他投資尚有臺北市太平町的菊元商行卸部(批發部)和菊元販賣店,以及位在高雄市鹽埕町的菊元高雄販賣店,於臺灣百貨界穩執牛耳。
 
在1942年的「株式會社菊元商行」報紙廣告裡,可以看到重田榮治所經營的菊元商行當時在臺北和高雄共有四家店。(張哲生提供)
在1942年的「株式會社菊元商行」報紙廣告裡,可以看到重田榮治所經營的菊元商行當時在臺北和高雄共有四家店。(張哲生提供)
 
菊元百貨店的五樓是當時著名的菊元食堂,此乃當時極少見的西餐廳,此外,菊元百貨店內裝設的升降梯(當時稱為「流籠」),還有升降梯裡負責操作的小姐,更是臺灣當時少見的服務,因而吸引了許多人專程前來參觀。
 
當時,菊元百貨店被稱為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櫥窗」,不過在那個環境下,能夠有閒有錢去逛百貨公司的民眾,還是以日本人和富裕階級的臺灣人居多。
 
二戰結束後,菊元百貨店就被國民政府以日產名義接管,並改名為「新臺公司」以「臺灣中華國貨公司」的招牌繼續營業,而「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總社」也設於該大樓內。
 
1955年9月3日,前身為菊元百貨店的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總社外牆上掛著「慶祝中華民國第一屆軍人節」的看板,位於一樓的「生生皮鞋」配合軍人節活動,以特惠價格優待軍人。(張哲生提供)
1955年9月3日,前身為菊元百貨店的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總社外牆上掛著「慶祝中華民國第一屆軍人節」的看板,位於一樓的「生生皮鞋」配合軍人節活動,以特惠價格優待軍人。
 
1949年成立的「建新百貨公司」自稱「臺灣最偉大之百貨公司」,是二戰後的臺灣所開設的首家百貨公司;其第一家店開在臺北市博愛路118-124號,幾年之後陸續在附近的衡陽路和中華路口的新生大廈(1956年底完工)和中華路上的中華商場信棟(1961年4月落成啟用)開了分店;依循中國上海百貨公司的經營方式,銷售商品以布料、服飾為主。
 
Roy Rayle攝於1957年,與新生大戲院一同位於臺北市中華路和衡陽路口的新生大廈裡的建新百貨公司。(張哲生提供)
Roy Rayle攝於1957年,與新生大戲院一同位於臺北市中華路和衡陽路口的新生大廈裡的建新百貨公司。(張哲生提供)
 
至於當時開在菊元百貨舊址的臺灣中華國貨公司,雖然打出「全省首屈一指的七層建築」、「全省首家最完備之百貨店」等優勢來號召顧客,結果卻因人謀不臧而在1955年便被迫停業。
 
之後,臺北市的大型百貨業歇息了好一陣子,而是改以「購物中心」或「百貨行」的中小規模公司型態應市,為數雖不少,但都沒有一家如同當年菊元百貨店的空前規模。根據經濟學家的統計:30萬以上人口的都市,就可以支持一家百貨公司之存在,而戰後的臺北市,由於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之故,人口早就超越30萬了。
 
1965年10月5日,「第一百貨」在臺北市中華路與漢口街口出現了,之後,其它百貨同業便如同雨後春筍般地四處林立,包括了永綏街的「遠東百貨」、峨眉街的「今日百貨」、延平北路的「大千百貨」,以及林森北路的「欣欣大眾百貨」等等。
 
1968年,坐落在博愛路與衡陽路口的這棟大樓由南洋百貨公司(今成都路與漢中街口「NET服飾」所在地)負責人龔漢生標得,遂更名為南洋百貨公司。
 
1971年10月31日,臺北街頭到處懸掛國旗、設立牌樓,以慶祝蔣中正總統八五華誕,畫面右側是1968年在菊元百貨舊廈開幕的南洋百貨公司。(張哲生提供)
1971年10月31日,臺北街頭到處懸掛國旗、設立牌樓,以慶祝蔣中正總統八五華誕,畫面右側是1968年在菊元百貨舊廈開幕的南洋百貨公司。(張哲生提供)
 
1977年,南洋百貨公司倒閉,由當時國防部情報局局長葉翔之的兒子葉依仁取得經營權,改名為洋洋百貨公司。
 
1979年,洋洋百貨公司惡性倒閉,爆發臺灣第一起重大經濟犯罪案件,葉依仁因此潛逃海外,此大樓便由世華聯合商業銀行接收,成為其臺北分行。
 
過去文史工作者多以為菊元改建為銀行時,建築物已遭拆除,包括2014年重新開幕的臺南林百貨在官方網站介紹當年對手菊元百貨時,也用「已拆除」來交代其下場。
 
不過,根據1979年負責改建菊元百貨的建築師朱祖明表示,當時改建並未拆除菊元建築主體,僅翻修外牆改為玻璃帷幕。
 
2003年10月27日,世華聯合商業銀行與國泰商業銀行進行合併,合併之後,世華銀行為存續銀行,國泰銀行為消滅銀行,名稱自此改為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至今。
 
在2012年5月拍攝的Google地圖街景裡,可以看到當時開在菊元百貨舊廈的國泰世華銀行臺北分行。(張哲生提供)
在2012年5月拍攝的Google地圖街景裡,可以看到當時開在菊元百貨舊廈的國泰世華銀行臺北分行。(張哲生提供)
 
2014年6月30日,國泰世華銀行臺北分行遷出菊元百貨舊址(從博愛路150號搬至斜對面的博愛路77號3樓),將一樓出租給服飾業者經營。於是,曾是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所在的這棟大樓,極可能面臨拆除之命運。
 
國泰世華銀行遷出後,有文史工作者進入菊元內部勘查,發現建物仍保持原有結構、電梯井,恢復原貌並不難。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助理凌宗魁,在臉書上成立「菊元百貨古蹟指定提報參考專區」,邀網友一人一信,向臺北市文化局提報指定菊元百貨舊廈為古蹟。
 
臺北市文化局第二科長林長杰表示,在接到凌宗魁等人的提報後,已請專家學者到菊元做第一次會勘;他指出,菊元建物乃私人擁有,指定古蹟必須慎重,以免引起業主反彈。
 
2017年3月21日,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召開文資審查會議,北市府最終僅賦與菊元百貨「歷史建築」的身分。
 
要特別一提的是,落成於1932年的菊元百貨原建物並沒有被拆除,而是被以「拉皮」的方式,將外觀變更為目前國泰金融大樓的模樣;希望未來菊元百貨能夠有機會「破繭重生」,和比它晚兩天開幕的臺南林百貨一樣,重現其七重天之原始風華於世人面前。 
 
重現90年前「菊元百貨店」原始風貌之模型(張哲生提供)
重現90年前「菊元百貨店」原始風貌之模型(張哲生提供)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