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張欣民
張欣民 張欣民,在房地產業界人稱他為不動產智庫,媒體稱他為「研展天王」,他從房地產記者到研展及教育訓練,到不動產資產管理,資歷完整,各大媒體經常報導他對房地產相關看法,同時也是諸多電視節目爭相邀訪的房產名嘴。
人氣 50323

房仲業的產業特性

相關關鍵字

#房仲勝經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 #永慶不動產 #永慶房仲 #多空觀點

文/張欣民

跟其他服務業或製造業比較,明顯的可以看出,房仲業在很多面向上跟別的產業有些不一樣的地方,這也就是房仲業本身產業的特性。

一、商品及服務標準化程度低

很多人可能都會直接的認為房仲業者的產品是房屋、土地等等不動產,從廣義來講當然也不為過,但嚴格來說房仲業者的產品是「服務」,「服務」這樣商品要如何將它標準化、規格化,確實是有其困難度,不像汽車產業、電子產業等都有統一的規格及標準規範,所以房仲業者在這個面向上就面對很大的考驗。

如何將服務標準化、制度化,又將這些落實灌輸到從業人員上,便成為房仲業者成功與否的關鍵。當然廣義的產品不動產本身就充滿異質性,這也在在考驗從業人員能否精準掌握這些產品,能否成為市場專家的重要考驗。

「服務」的商品標準化程度低,但不變的是要細心貼心揪感心 (好房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二、商品(不動產)流動性低

以不動產產品來看,不論是在市場的流通性,或是本身產品的下濾性都是比其他產品來得低、來得困難,以同樣是國人主要投資商品的股票來做比較,只要不是全面跌停或漲停,一支股票很容易就可以在公開市場中賣掉,但是一間房子從委託到賣掉,正常景氣之下平均也要兩個月左右,若是不景氣之時,拖個半年、一年也是屢見不鮮。

再從下濾性的角度來看,不動產雖然具有上一手轉下一手的下濾特性,但這下濾的時間可能是十年甚至是二十年,而且上一手的房地產若是屋齡很老很老,則要進行下濾的難度就非常非常的高了,這些也都是考驗房仲從業人員的產業特性之一。

三、消費者購買次數少且不易掌握

根據非正式的統計,一個人一輩子大概買賣房子的次數是一到兩次,不像我們買早餐、買衣服、買手機等的經驗那麼多,所以不論買賣雙方都會比購買其他日用品更加小心,但另一方面因為購買經驗少,所以消費者也常常會道聽塗說,讓一些不正確的觀念誤導,造成交易時的困擾。

四、業者投資於經營形象及品牌較其他行業高

不動產的消費者除購買次數少之外,他們消費的意向也是很難把握,所以如何經營品牌形象、創造知名度、廣建通路,便成為房仲業者能否在如此特殊環境中勝出的關鍵,所以各家業者在這方面所投入的資源也相對比較高。

五、專業程度高,屬信賴產業

在日本稱房仲業為信賴產業,因為一個人要買賣個上百萬上千萬的房子,如果沒有相當的信賴程度,怎敢將大把的資金、怎敢將房產權狀交給個陌生人呢!所以業者除了經營品牌形象、創造知名度、廣建通路之外,更必須有一定的專業度,才能取得消費者的信賴,所以從事房仲業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六、屬於人的產業-人力密集

很多產業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房仲業並不是有人就可以從事仲介工作,還必須要花很長的時間做教育訓練,可是這些訓練過的人員,在面對業務競爭及長時間工作之辛苦,陣亡率是非常高的,有時候招募進來二十個人,不到幾個月可能就剩下十個人,所以常常會看到房仲店頭老式是徵人,就是這個緣故。

七、進出障礙很低

房仲產業雖然已經法制化,每個營業據點都必須要有一位過加考試及格的不動產經紀人,跟過去比較起來,進入門檻似乎變高了,但是在實務上只要資金準備夠、店面找好,要開一家房仲店頭是很容易的。

當然景氣好的時候,新房仲店頭要存活下來也很容易,只是一旦面臨房市不景氣,房仲業者關店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也就是說要退出這個市場是沒有太大難度的。

(本文章摘錄於《房仲勝經-縱橫億萬商機》張欣民/最新出版著作)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