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學恆
顏炳立:「有錢買蛋黃、沒錢買蛋白!漲的幅度不一樣而已,都是漲。」
如果你是大多數正常的買房來要安身立命給自己和家人住的自住客,你絕對不能相信說給投資客聽的這種蛋黃、蛋白和蛋殼的理論。這種理論的基本概念是以環狀的方式從台北市往外圍,分成不合理根本他媽的買不起的貴之蛋黃區,跟不合理買不起的貴之蛋白區,跟他媽的貴之蛋殼區。(我個人認為其實還有本來不值錢但因為投機客炒房而買不起的蛋殼外面黏的雞屎區)
這一個論述的主張者都會表示,大家一定要買房,所以如果沒有錢,可以從他媽的貴的蛋殼區開始買起,反正你買了之後就會漲,就會賺錢。實際上,根據好房網的報導:「顏炳立說,在台灣這麼一點大的地方「你不買都輸!整個沿路看下來就輸掉就對了!所以千萬不要聽教授講的話,甚麼碗糕泡沫!」「一講泡沫的話,就都嚇到不敢買了。」一直等等等,不是最好的辦法。就算買下去不能賺錢,最差也能自住!」
事實上,這種雞蛋理論的前提是建立在幾個假設之下:「房價一定會繼續漲」、「上班交通時間一文不值」、「反正你是笨蛋買房了我炒作賺錢你虧錢干我屁事」。
但請仔細思考看看這個理論中的邏輯謬誤,房價一定會繼續漲的邏輯謬誤我前一篇已經說過了,這邊不再贅述。但先隨便在他媽的貴之蛋殼區或是本來不值錢但因為投機客炒房而買不起的蛋殼外面黏的雞屎區買了房子,之後再換更內環區這種作法的邏輯謬誤是在於這樣造成的通勤時間被視為完全沒有影響和不值錢的。
好吧,我以一個住在桃園八德市的朋友舉例好了。根據Google地圖的估計,從桃園八德市到台北市,距離四十八點九公里,大約四十九分鐘可以到。但實際上你也知道在上班尖峰時間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來回如果運氣好的話,交通時間就是三個小時。
假設這位聽了顏炳立跑去八德買房的朋友,他本來可以花個一萬八千塊租在台北或是新北,結果現在來回到上班的地點變成三個小時。他所損失的時間和金錢是多少呢?假設這位天真的朋友每個月收入三萬元,也就是每天收入大約為一千元,每天工作八小時,而每小時的收入大約是新台幣一百二十五元。而他現在要每天開車三個小時往返住處和公司,每天損失了三百七十五元,每週損失五天,換算成金錢是新台幣一八七五元,以一年有五十二週來計算,他約莫損失了新台幣九萬七千五百元。以他從二十二歲工作到六十五歲的四十三年間,假設因為他很笨愛亂聽人家話買房子所以一輩子收入都只有三萬元,光是這四十三年間他就損失了四百一十九萬兩千五百元新台幣。而這還不算這四十三年間你買的車子折舊,繳的牌照稅,燃料稅,還有台灣每年越來越貴的汽油錢哪!
你覺得本來可以租房在公司附近,卻跑去買房買在蛋殼區和蛋殼外面沾的雞屎區結果損失了四百一十九萬兩千五百元,這樣真的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