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馨(Penny Yang)
要談這個話題前,我先說一個故事,自己投資的親身經歷方面的。還記得筆者第一次接觸台北中山區的房屋是一棟位於林森北路巷子裏的五年內新成屋大廈,12樓的9樓。那年是2006年,算是我真正開始做房地產生意的第三年,一位蠻熟的仲介朋友介紹我們去看的。
中山區小坪數產品多,成交量也在北市行政區中名列前茅(圖/好房資料中心)
我做房地產投資向來是先買蛋白區的房子,預售的、新成屋、中古屋都有,等賣掉賺來的錢,再累積去買蛋黃區的房子。一旦買下了蛋黃區的房子,我就不會再賣了,擺著收租,一直累積到現在。所以每次有人問我投資方式,我的答案一律都是「用二線城市的房去養一線城市」。這裡的一線或二線城市指的都是台北市,我只做台北市的房地產生意,其他縣市不是不做,是我不認得路!
台北市的蛋黃區我一開始出手買的物件都集中在信義區,因為我小時候是在那附近的眷村長大的,對那裡有比較特殊的情感!之後慢慢擴展到松山和大安區交接那一帶,朋友問我為何不在中山區置產,我的答案是「不熟」!
台北市的大安、松山、信義這三個行政區,都是我小時候在台北住過的地方。中正和大同區則是上高中之後,搭車轉車的必經之地。既然中山區也算是蛋黃區的一塊,要做投資自然也要了解一下!我帶著不排斥反而很期待的心理跟仲介朋友去看屋。(接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