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偉良
我一直覺得,買不買房除了攸關居住,也是投資問題。我們金融市場的投資品類太少,所以,房子就成為了衍生投資品,成為硬資產,這應該是華人社會的特色。
買房是長期的任務
其實,我還是建議能買得起房的還是要買房,篩選一下自己的工作的城市、老家的城市,以新房為主去買一套。現在看來雖然貴一些,房貸也會讓自己過得比較辛苦,但你想一想這是投資,是「零存整取」,而且,還是所有投資品類中增值最快的,等過了五年八載,再看看自己的選擇,我們就會感謝現在做了這樣的投資。

投資的目的之一是要避免通貨膨脹讓自己變窮
為什麼說是投資問題,還有個因素是通貨膨脹率。我們薪資所得的上漲程度,基本上是跑不過經濟發展和通脹的。20年前100元是什麼價值?現在100元又是什麼價值? 20年前房子什麼價,現在又是什麼價?
別相信那些譁眾取寵的通俗言論
有沒有發現,那些一直勸說叫你不要買房的人,倒是自己都買了房,究其原因,他們唱衰買房不過是為了賺眼球和點擊率、譁眾取寵,畢竟,買不起房的這些年輕人是當前的主流;而不理性、不會思考,人云亦云是人性上的最大負資產,而投資講究的恰恰是耐心和理性。
把“積蓄”變成房產不會後悔
目前階段是市場冷清,逆向思考一下,也許這時反倒是考慮進場的好時機?反而,人人都說自己買房賺了大錢的時候,倒要警惕!
作為一個崇尚理性的實務工作者,我覺得把“積蓄”變成房產,從總體來看是正確的,有了房產的人基本上是絕對不會後悔。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早年那時房價還不很貴,身為一個理工人,對房產沒有很深的認知和理解,以致於一再的買錯房和買錯時機,錯過了不少靠房產致富的機會,所以,我要奉勸有閒錢的朋友,還是要進行大膽的不動產投資,否則錢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貶值了,會讓人追悔莫及,那就空留悔恨。
這個問題要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根本就無需考慮,有積蓄不買房的都是失敗者,但是到了2023年的現在,就會有不少人猶豫了,是不是應該把錢變成房子呢?
其實沒什麼好猶豫的,答案是應該換成房產。很多人有疑問,在經濟下滑的時候,房價也會跟隨下滑才對,但雖然眼前房市不振,但在通脹之下,房價總有回歸合理的時候,到時後房價還是會漲回去。
一定要牢記,不要拿國外的情況來套用在國內,這不符合實際情況,我們絕不會走向日本的泡沫經濟過程。穩定房價對政府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只要透過改變調控政策就可以做到,所以,絕對不要幻想房價暴跌,未來大城市(都會區)的房價會隨著人口的聚集而不斷穩定上漲,至於那些人口流失的地方,房價不可避免的會逐漸下降。
在目前這種不景氣並伴隨著資產貶值的時候,還有什麼能比房產更能安全保值的固定資產呢?所以把積蓄換成房產依然是最佳的選擇,不過一定要量力而行,盲目的加槓桿會讓自己陷入債務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