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於民」,民間豐富的納財能力,連瑞典VOLVO汽車亞太地區的總裁都曾說台灣民間不同於其他國家,台灣人民蘊藏豐厚的消費力,消費習慣不同,在展示區賞車時,穿著低調樸素,完全看不出是有錢人的樣子,看外表是買不起車,需要貸款買車的人,但到交車時卻是滿疊現金一次付清,毫不遲疑。可見民間財富力相當雄厚。應證了70年代一句民間流傳的諺語: 「台灣錢淹腳目」。(到目前還是如此)
其實大家不要小看各行各業不起眼的小行業,像是賣雞排鹹酥雞的,賣菜賣水果的攤販,賣糕餅小吃,或是中小企業...等等。這些小老闆看起來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但一談到買房買店買地可是一出手都是現金買賣絕不貸款的實力。例如像逢甲商圈或是一中街商圈的一級熱鬧吃市店面,每間店面都是五千萬元到億元起跳,這些賣雞排的小販老早就在此布局買了好幾間了,而且只買不賣。
另外像是鹿港老街知名的糕餅業整條街已經買了好幾間店面。還有我自己的親戚只是一家小工廠的企業主而已,但他每年只要有賺錢就買地或是店面出租給別人收取租金,而且絕不貸款,數十年來如一日...等等真實的案例,我身邊的親朋好友例子就不勝枚舉了!
講了這麼多的舉例,最主要的重點只有一個:「只要準備好錢,隨時有人進場買(布局)」因為台灣的儲蓄力實在太高了!這些錢無從去處,唯一出路只有往房地產跑而已!
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台灣單筆100萬的定期存款共計有146萬筆,創下歷史新高,合計金額高達4兆元以上,若以2300萬人口來算,平均每16人就擁有1筆百萬元的定存。若是以全台灣總定存金額來計,則高達8.23兆元,8.23兆元豐厚的民間閒置資金儲備如猛虎出閘,隨時可以出爐,也許是往股市流動?或是往房市流動?還是往消費流動?還是往投資實體創業流動呢?
都不一定,端看政府政策怎麼定?例如去年鬧得滿城風雲的證所稅復徵,造成股市大量縮,原本每天1~2000億元的量,縮到剩5~800億元的量而已!例如奢侈稅實施與去年房地合一稅課徵議題,造成原本每年40幾萬筆的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量縮到僅剩32萬筆買賣移轉棟數,天壤之別。
所以一旦只要政府政策明朗化,市場的生機就會出現曙光了!因為市場上並不是沒錢,也並不是沒有買方,所有的買方都潛藏埋伏在各行各業,等待時機觀察政策明朗時。所以不是沒市場,市場也還在,只是賣主也在等待,還不想賤價出售,而買主也在等待,還不想這麼早出手,所以大家都在等待而已!
但是現在的銀行定存利率才1.38%而已,還不至於吸引這些豐厚的閒置資金永久停泊,短暫時間停泊,觀察後市的變化,再伺機而動!
因此「社會階層財富流動」停頓, 「薪資所得停滯」不前, 「世代財富分配」不公,才是當今台灣社會的重點!
台灣國民儲蓄率25%以上,房屋自有率85%以上,房屋貸款率才28%,(也就是平均每100戶房屋才有28戶有貸款)台灣民間蘊藏的儲蓄力,是發展成「企業資本」的最佳疏導引流的方向,一方面可以創造就業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薪資所得。
政府不曉得聽到了沒有呢?而不是一直把方向搞錯,重點放錯,一直做打房、打股、限貸、調息、加稅,這麼做只會錯殺無辜,打到真正想安居樂業買房的年輕人而已,對自住者毫無幫助啊!如何把台灣的「藏富於民」與「台灣錢淹腳目」的儲蓄力引流到「企業資本」發展的正確方向,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