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之都歷史多! 再提報3處公有古建築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即時報導
雲林縣北港鎮朝天宮孕育深厚的文化底蘊,古建築和文物之豐富,堪稱雲林縣的古蹟之都,地方文史社團最近再提報3處公有古建築,爭取列入古蹟文資保存,讓笨港歷史得以永續。雲林縣府文化處及文化資產委員已展開審查,地方期待透過古建築活化,重現歷史場域。
縣議員蔡岳儒今天也帶領文史人士踏勘,並感謝大家對古笨港文化保護的苦心,他說,北港水道頭園區的是雲林古蹟維護活化的成功典範之一,這次提報的北港登記所、北港武德殿、北港水道頭附屬設施群等3處公有老建物,今年2月起陸續提報指定登錄文化資產,希望能列入古蹟保存,活化再利用。
北港登記所後側發現一座可能清代留下的古井。記者蔡維斌/攝影
北港文史人士紀雅博說,北港登記所1909年落成,迄已110年歷史,是台灣第一批國有建造的地政所,也是北港現存年代最久的公共建築之一。1905年政府實施土地登記,全台設置21處登記所,北港登記所為其中之一,最初設於朝天宮內,1909年新廳舍落成才搬至目前的登記所。
蔡岳儒說,登記所內部櫃台、倉庫和檔案室仍十分完整,是早年雲林沿重要的地籍資料基地,文化部長還曾親臨踏勘,一旦保留修建,可成為台灣土地登記制度史的重要見證。
成大建築學系助理教授蔡侑樺也說,多年來笨港建築史料研究中發現,北港登記所所在的仁和路古稱蜊仔街,在國史館編著《笨港古文書選輯》文獻中,是笨港重要的商街,登記所後側留下的一口古井,可能是清領時期留下的,所以登記所位處於笨港遺址考古的敏感帶,對笨港史考證很重要。
文史人士紀雅博從古井細說笨港蜊仔街的歷史。記者蔡維斌/攝影
文史人士吳登興也說,北港武德殿留下一棟日式宿舍,座落北港圓環一帶,附近更有北港郡役所、北港公會堂、北港俱樂部、北港小學校、北港武德殿等,可說是北港的行政中心,是1920年代北港重要公共建築群,如今僅剩下這棟日式宿舍,對重建歷史場域來說,更加珍貴。
至於北港自來水廠附屬設施群,吳登興說,目前水道頭的十角水塔、抽水機房已獲指定為古蹟,辦公室、唧筒井、廠長宿舍、員工宿舍登錄為歷史建築。但2009年調查報告書發現,自來水處理過程的沉澱池、過濾池等設施,如也能列入文資保護,才能系統性保留古早自來水淨化的完整,所以一併提報送審。
北港水道頭被旅遊網誌評為台灣6大超完美的遊客中心之一,蔡岳儒說,北港古鎮的任何一屋一物都刻有歷史鑿痕,也是北港找回「一府二笨三艋舺」歷史榮頁的重要依據,期待全民共同愛護,重現笨港古都風華。
美麗的北港水道頭是雲林古蹟維護,活化再利用的成功典範之一。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