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72

「最賠錢」醫院 無愧於心

#政策 #健保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黃達夫 #健保改革
聯合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
 
紐約時報有個專欄叫做「擋不住的(Unstoppable)」,專門訪談各個領域一些上了年紀,卻不退休的名人。記者想要知道,為什麼他們還繼續在原來的崗位上賣力?
 
最近訪談的是,華裔美國名作家湯婷婷(Maxine Hong Kinston)。湯女士高齡83歲,她跟記者說,年紀只代表時間的流逝。她從沒想過「退休」這回事,她腦中,仍不斷地湧現新的故事及新的想法,讓她停不下來。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點出健保4謬誤。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擬推動陸配入籍年限縮短,由現行6年改為4年,部分人士憂心會讓陸配的親友依親增加健保負擔。聯合報資料照片
 
她說她有一位要好的詩人朋友,她倆不約而同的想法是「在沒有完成我們的任務前,我們不會死!(We won't die, until we finish our work!)」。
 
她這話,觸動了我的心。我原來是一個不運動的人,大約在十年前,我開始每天至少走七千步,希望我能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況。因為,我須要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很重要的工作。
 
健保4謬誤 盼還有時間改變
 
轉眼十年過去了,我想改變的事情,還沒有達成,難免有點焦慮。不知老天,能不能再給我五年,去改變健保制度的謬誤。
 
健保的第一個「錯」,是支付太低亷,因多數支付都不敷成本,所以,醫院一方面降低經營成本,一方面想方設法創造自費項目,來彌補健保收入的不足。結果,造成醫護血汗,病人成為狙上肉。
 
第二個「錯」是「不同工卻同酬」。健保忽視了感染科、小兒科、神經科、身心科、老人科、血液腫瘤科等科別,跟看傷風感冒不一樣,醫師須要花時間問診,做仔細身體檢查,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可是,健保門診診察費卻一律是兩百塊錢,導致必須用腦思考,花時間檢查病人的重要科別,後繼無人。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十年後,重症小兒科病人須出國就醫,而目前台灣感染科醫師缺額己達六七百人。
 
第三個「錯」是「同工卻不同酬」。原來台灣分級醫療規畫,要由不同層級醫院,分工照顧不同嚴重度的病人。給付的多少也應該依疾病嚴重度決定。但沒有擔當的主政者卻圖利自私自利的醫學中心,居然,同樣的病,到不同層級醫院,健保給付不一樣,層級愈高,付費愈多。導致全台灣多數醫院都以成為醫學中心為目標。不但破壞了轉診制度,也浪費了健保資源。
 
第四個「錯」是「論量計酬」。不論做對做錯,做越多賺越多,這樣的制度根本不鼓勵做好。
 
自費最多最賺 劣幣驅逐良幣
 
健保30年,因為制度謬誤,不但醫療形態愈來愈扭曲,醫療風氣愈來愈惡劣,自費最多的醫院成為最賺錢的醫院,劣幣正在驅逐良幣!
 
衛福部公布全國醫院財務報告,和信醫院倒數第二名,但護病比最高。心裡雖不好受,但我一點都不慚愧!因為,我們不愧對病人。經營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非營利事業的結餘(bottomline)不是「利潤(profit)」,而是「改變的生命(changed life)」。
 
我們在意的是病人的生命,而不是獲利。從創院直到今天,在和信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一直高過國內平均20%。而不久前,全國住院病人的滿意度調查,我們更高居全國之冠。看到衛福部發布的報告,更擋不住我,要更努力讓這所醫院活下去!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