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高雄市農業局7月間獲報,高雄柴山台灣獼猴3死2傷,經採集死亡獼猴胃內容物及肝臟送驗,有2隻獼猴體內檢出市售「剋滅鼠」成分,濃度為0.031到1.150ppm不等。研判雜食性獼猴可能吃到體內含滅鼠劑成分的小型野生動物累積,或誤食民宅殺鼠劑,最嚴重的是人為投毒。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高市農業局指出,剋滅鼠是長效性抗凝血劑型滅鼠劑,動物會因為食入的頻率與多寡,導致凝血障礙而死亡。不過死亡的獼猴因身體有大面積皮下組織出血,是中毒或外力致死,仍留下疑雲。
農業局為保護野生動物,建議民眾選用捕鼠籠等方式防止鼠害,避免造成野生動物傷亡,也呼籲民眾發現有人傷害獼猴時踴躍檢舉,加害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罰鍰金額的20%會做為檢舉獎勵金。
農業局植生科長張韻萍也說,農委會2019年元月9日公告台灣獼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但近年來私養亂象叢生,因此今年8月9日預告將再納入指定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動物,待中央正式公告後,民眾私養獼猴最重可處25萬元並沒入獼猴。為防止獼猴遭遇不當傷害或毒殺,仍提醒民眾不餵食、不接觸、不干擾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