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7

現代人更偏好訊息交流? 醫揭「電話恐懼症」症狀:年輕人居多

#新奇 #電話恐懼症 #電話 #焦慮 #通話 #心理 #交流 #年輕人 #智慧型手機 #社交 #症狀 #壓力 #精神疾病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型手機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儘管手機不離身,許多人卻偏愛透過文字訊息進行溝通,而非接聽突如其來的電話。
 
根據調查顯示,尤其在18至34歲的年輕族群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從不接陌生來電,近七成的人更偏好以訊息進行交流。究竟為何我們會對接聽電話感到焦慮?這現象可能與一種名為「電話恐懼症」的心理狀態有關。
 
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
行政院會通過包括騎車講電話等10種,罰鍰在1200元以下違規,微罪不開放檢舉、記點的修正草案。記者杜建重/攝影
 
什麼是電話恐懼症?
 
電話恐懼症(Telephobia)是一種對打電話或接電話產生極度焦慮、緊張甚至恐懼的心理狀態。這種情況並非單純不喜歡打電話,而是當事人在面對電話時,會出現強烈的焦慮反應,甚至有意避免通話。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在臉書指出,雖然電話恐懼症並非正式的精神疾病診斷名稱,但它與社交焦慮症有一定的關聯,且在年輕人中尤為普遍。
 
電話恐懼症的成因
 
電話恐懼症的成因多種多樣,涉及心理學、環境影響以及個人經驗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5個可能的原因:
 
1. 過去的負面經驗:曾經有過不愉快的通話經歷,可能讓人對電話產生恐懼。
 
2. 社交焦慮:害怕在電話中表現不佳或尷尬,可能使人不願意接聽電話。
 
3. 習慣於文字溝通:相較於語音通話,許多人更喜歡文字溝通,因為文字可以給予更多的反應時間,讓人更有掌控感。
 
4. 生活壓力:忙碌的生活常讓來電成為「重要事」,無形中增強了接電話的壓力,進而引發焦慮。
 
5. 陌生來電的擔憂:陌生來電經常是詐騙或推銷,這種情況讓人本能地避免接聽。
 
電話恐懼症的症狀
 
電話恐懼症的表現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心理、生理和行為。
 
1. 心理層面
 
- 害怕接聽或打電話,並且在通話前感到焦慮。
 
- 接到電話後,容易感到腦袋空白,不知如何應對。
 
- 避免需要打電話的情境,甚至讓他人代為聯絡。
 
2. 生理層面
 
-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出汗。
 
- 胃部不適或感到噁心。
 
- 手心冒汗,肌肉緊繃,尤其是在鈴聲響起時,會有強烈的壓力反應。
 
3. 行為層面
 
- 儘量用簡訊、電子郵件等替代語音通話。
 
- 看見陌生來電會選擇掛斷或直接不接。
 
- 拖延或完全避免需要打電話的任務,如預約醫生或訂餐。
 
如何克服電話恐懼症?
 
儘管電話恐懼症可能會對社交、工作與日常生活帶來困擾,但幸運的是,它是可以被克服的。楊聰財醫師建議,一些行為療法與放鬆技巧可以有效幫助減輕焦慮感,具體方法如下:
 
1. 逐步暴露:讓自己慢慢面對這些恐懼情境,從短暫且簡單的通話開始,逐漸增加通話的時間和複雜性。
 
2. 行為療法:透過行為治療,學習如何控制焦慮並適應電話交流。
 
3. 放鬆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法,有助於減少由鈴聲引起的生理不適。
 
4. 事前準備:在撥打電話前,先寫好要說的內容,讓自己更有信心並減少焦慮。
 
電話恐懼症雖然不被視為正式的心理疾病,但它的影響確實不容小覷。如果這種焦慮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可以嘗試以上方法來緩解焦慮,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