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鍾維軒/台北報導
台北市流動攤販長期沒管理,前市長柯文哲提出以4年為期的攤販精進計畫,主張「管理代替消滅」,不過議員發現,計畫將於今年底落日,原本38個需要納管的攤集場僅8個願意被納管,扣除5處因消防通道不足無法納管外,25處不願加入,績效僅2成。市場處表示,今年已向所有攤集場做完第一輪說明會,部分認為納管沒好處,但會持續說明。
議員王欣儀表示,不願加入的攤集場認為,政府介入會改變長久以來的經營模式,或原有既得利益受影響,即使要求攤集場成立自治會,也因意見紛歧無法組織,若計畫到期,未來是否會強力取締違規攤販、管理作為都要講清楚。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爆料,流動攤販使用市有地,北市府並未收取租金,但仍有「神祕勢力」在收租。示意圖非當事攤集場。聯合報系資料照片](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QwMjY3NG5ld3M,/de6652de4991ffe9_1600x900.jpg/qs/w=600&h=600&r=16888)
另外,王欣儀也質疑,北市府並未收取38處攤集場占用市有地的租金,但實際上有「神祕勢力」收租,若不繳交保護費就無法擺攤,其中是哪個單位介入圖利、有無弊案、黑道參與或誰在護短,涉嫌不當得利的責任由誰扛?
市場處長陳庭輝坦言「確實有人在收錢」,畢竟流動攤販使用的是「道路」,無法收租,需要一些時間解決。至於納管好處是可以管人、管地、管秩序,並且實名制經營,了解販售品項、顧及食品衛生,也能向市場處申請補助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