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不少人一感到耳中搔癢,便會立刻拿棉花棒掏耳,不過輔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日前在臉書粉專指出,其實耳垢是由耳道中的皮脂及分泌物混合而成,不僅能保護耳朵免受灰塵、細菌,還可抵擋其他外來物的侵害,不應過度清潔,但也要留意,過多的耳垢恐導致聽力不良或造成耳朵不適。
胡皓淳醫師說明,耳中若有過多耳垢,最常見的情況是出現難忍受的搔癢感,讓人想用棉花棒掏耳,不過醫師警告,如果耳垢多到極癢難耐,盡量勿用掏耳棒或棉花棒自行掏耳,因為一不小心便容易弄傷耳朵,當耳垢影響聽力或造成不適,務必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對此,胡醫師分享了4招小撇步,提供民眾平時參照,可預防耳垢栓塞的形成。
適度清潔耳道:
若想預防耳垢栓塞的形成,可適度清潔外耳道最外側。使用溫和的溫水及軟布、棉球,輕輕擦拭外耳道最外側,且勿模仿電視劇及動畫將棉花棒插入耳朵內部,以避免損傷耳朵。
避免過度清潔:
若是過度清潔耳朵,恐導致耳朵中自然的潤滑及防護機制遭受破壞。除非醫生建議,否則勿輕易使用「耳道清潔劑」或「耳垢清除劑」。
遠離汙水及其他污染:
若是耳朵長期受外來水分刺激或空氣污染,恐導致耳道產生出更多耳垢。因此必要時可穿戴耳塞、耳罩,減少外部物質進入耳朵內,進而減少耳垢形成的風險。
定期耳朵檢查:
民眾應定期接受耳朵檢查,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過去曾有耳垢問題。醫師可以協助清除耳內過多耳垢並提供建議,以確保耳朵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