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錦宏/廣州報導
一方面是引領大陸的創新發展成績,另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樓價,深圳企業的走向時刻觸動市場的敏感神經。深圳市長許勤日前回應華為、中興是否外遷時透露,近年來深圳外遷企業超過1.5萬家,再度驚起千層浪。專家認為,政府應做好舊城改造和保障房供給的工作。
🎍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文匯網報導,深圳大學公共管理專業教授馬敬仁看來,經濟發展樓價升,深圳企業外遷是一種正常合理的市場行為,在新一輪外遷後,金融互聯網等新經濟、新科技企業可能又會在深圳扎根,形成新的經濟熱潮。
馬敬仁1994年來到深圳,見證幾次企業外遷潮。上世紀90年代深圳就開始第一次產業升級轉型,把三來一補企業向大陸內地轉移。隨著地價上漲,管理規範,許多早期創業者開始向東莞、惠州轉移。
2000年初,深圳高科技發展在大陸內地已經達到相對較高水準,產生中興華為邁瑞大族激光等企業,也誕生新一輪的外遷潮,政府陸續清理無牌無證企業和高汙染企業。此後,「新勞動法」公布,也催生一次企業外遷潮。
馬敬仁指出,深圳已形成自由市場機制和調控機制,過剩產能會自動淘汰。無論是中興、華為或更大企業,離開深圳的原因主要是中低端市場已經不適應深圳發展,與企業的經營成本密切相關。華為、中興離開主要是製造部門,總部依然留在深圳。
而對於高樓價問題,馬敬仁提出,政府不需要過分焦慮,而是要做好政府應做的事情,比如保障房供給、城市更新舊城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