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綜合報導
每年到了秋冬,是否覺得自己特別容易感到低落、無精打采?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換季不適,而是季節性情感疾患,又稱季節性憂鬱症,典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持續感到悲傷或空虛、對平常有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或是吃太多造成體重增加,尤其是愛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可能出現睡眠過多、早上難以起床,體力下降、常感到疲勞或沒有動力等症狀。

身心科醫師鄭佳益指出,季節性情感疾患(SAD)患者通常在季節轉換時會出現情緒的變化,最常見的是天氣轉涼、日照減少的秋冬時,出現憂鬱症狀,而在春夏時期逐漸好轉。若出現情緒症狀不用過分焦慮,可以先練習以下4個簡單的自我照護步驟,幫助緩解症狀。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首先,盡可能多接觸陽光,即使是陰天,在白天也盡量出門走走,或是坐在窗邊辦公,增加日照的機會。第二是規律運動,刺激身體分泌幫助提升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無論是重訓、有氧、瑜伽或騎自行車,都有助於緩解憂鬱情緒,但須留意距離睡前至少4到5小時,以避免運動後失眠。第三是均衡飲食,避免精緻的甜食,選擇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全榖雜糧、水果等。最後是規律作息,維持固定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有助於穩定情緒和生理時鐘的節律。
鄭佳益提醒,如果每年秋冬經常感到情緒低落,出現類似憂鬱症的症狀,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請不要忽視這些訊號。季節性情感疾患是可以治療的,透過作息調整、生活習慣改善,或是專業醫師治療,有機會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快樂。早期治療不僅能夠改善情緒,還能幫助提升生活品質,讓每個季節都能過得舒心自在。